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方菱道:“过完年就快到青淮的婚事了,估摸着过段时间白家人就该过来了。”
聘礼早在年前就送过去了,不过新房还没布置,上次王瑛和她一起去牙行看的房子最后订下来,算上过户时送的礼一共花了一万三千五百两银子。
本来方菱打算买完就搬过去住,省的太麻烦侄儿他们。
结果被王瑛拦住,“还有几天就过年了,新房那边盆锅碗灶都没置办,屋子也没修缮,过去住太不方便,还是等过完年修缮妥当再搬也不迟。”
方菱一想也是这个理便没搬,不过已经雇了人开始修房子,趁着这段时间将房顶的碎瓦更换,把门窗木匠活先做着,等过完年再置办家具。
陈靖看着儿子道:“成了亲就是大人了,以后做事要有分寸,莫要毛毛躁躁的。”
“儿子明白。”
方菱道:“白家姑娘你也见过了,是个知书达理的好女子,成亲后你要好好待她。
还有,我特地将房子买在你大哥家附近,就是希望以后你们兄弟二人能守望相助,万不可闹矛盾。”
陈青淮看了看大哥道:“娘你放心吧,我岂敢跟大哥闹矛盾。”
兄弟相视一笑,虽然二人只在一起生活了四年,但他们脾气相投,都是性格沉稳之人,
政事上青淮也以大哥为主,自己有别的想法时大哥也会尊重他,总而言之二人除了深厚的兄弟情谊,更是难得的挚友。
粱老捋着胡子道:“对了,有件事忘了说,年前我去刘耀之家拜访了一趟,跟他提起边关的事,可能这场仗不会再打了。”
陈青岩道:“不打了,那西州怎么办?难道要割让给突厥人吗?”
“此前突厥可汗派人前来议和,为表诚意要将他的儿子送来京都做质子,也要娶一个武朝的皇室公主或者郎主,以修秦晋之好。”
陈靖道:“那个颉利可汗十六七个儿子,送一个来有什么用,什么时候想开战了不还是一样打。”
粱伯卿捋着胡子叹了口气,“刘大人也为难,这场仗打下来才知朝中弊端,世家富而百姓苦,他们不愿意打即便皇上想打也难。”
打仗无非就是个消耗,无论是粮食还是人丁折算下来全都是银子,然而土地和钱财大都掌握在门阀世家手中。
陈青淮道:“那就不能想办法逼世家出钱?”
“难,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几百年,岂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只盼着议和后匈奴不再虎视眈眈的盯着咱们。”
粱老说完自己都笑了一声,“养虎为患啊……”
第190章
青淮的婚事订在二月十八,届时冀州老家的人都会过来。
元宝早就想祖母了,这几天一直念叨着什么时候能来。
“过段时间就来了,说你乖乖听话好好读书,等祖母来时念给她听,想来一定会高兴的。”
这招对元宝十分管用,第二天便开始跟着小叔陈青澜一起读书写字,有人作伴学起来也认真,一段时间竟真认识了不少字。
王瑛则跟四婶一起帮忙收拾家里,因为之前买过两次房子,收拾起来也算是得心应手。
不过京都的物价照比府城确实高了不少,定了几套家具花了小一千贯,这还不是最好的,听说那楠木做的家私一套上万两银子,寻常人家可做不起。
而且大的木工坊一般都不接现做的单子,因为木料和人工都是时间,万一没赶上误了主家的正事怕担待不起。
没办法只能找了一个小的木工坊定做,加上原来房子自带的又另买了些现成的。
方菱把后面的卧房也打了两铺火炕,这东西冬天睡起来真舒坦,比睡床暖和多了。
一直忙活到二月初,可算是把房子从里到外都收拾好了,四叔一家也搬去新房子居住。
乔迁之喜,四叔特地办了几桌席面,来的都是亲朋好友,再就是翰林院的人,陈青淮提前给翰林院的同僚都下了帖子,让他们过来热闹热闹。
刚好赶上休沐日,翰林院的人几乎都来了。
一进院子大家都夸赞陈家这新房好,这边因为是三进的院子比王瑛他们住的宽敞许多,院子也大了一倍不止,四周有还长廊和亭子。
唯有徐魏语气发酸道:“这房子怕是不便宜吧,之前我租房的时候打听过,青龙街这边租一间两进的院子一年都要四五百贯,也不知青淮兄哪来的这么多银子。”
大家没附和他的话,只是哼哼哈哈的应付过去,毕竟人家今日乔迁,说这些不太好。
然后徐魏见没人附和自己,反而更加激动,“我听闻陈家是耕读世家,他父亲任鄯州州牧,州牧从四品的官职一年俸禄才七百贯,买这么一套房子得攒多少年啊?”
话里话外都在点陈靖贪墨银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