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杨力眯起眼睛,“是我今天说中了他们的秘密。”
半小时后,两人驱车离开山顶打卡点,沿着蜿蜒山路返回市区。
途中,杨力接通了星辰技术总监李维的电话连线,开启了录音模式,准备为后续内容积累素材。
“杨老师,您很敏锐。”
电话那头传来低沉而冷静的声音,“的确,mini至臻版的底盘不是简单的优化,而是一次‘逆向开发’的结果。”
“逆向开发?”
杨力重复了一遍,“什么意思?”
“通常车企做微型电动车,都是先定成本,再定性能。
比如‘这车卖5万,那就只能用整体桥,塑料护板,轻量化钢制悬挂’。
但我们不一样。”
李维说道,“我们是先问:什么样的底盘能让这台车真正适应中国复杂的城市生态?然后再倒推结构设计和供应链方案。”
杨力听得入神:“所以你们根本没考虑‘省成本’?”
“当然考虑了。”
李维笑了一声,“但我们换了个思路??不是在哪省钱,而是在哪不能省。
比如悬挂系统,直接影响操控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尤其在老旧小区坑洼路面、城乡结合部碎石路、甚至是暴雨后的积水路段,差一点,用户体验就是天壤之别。”
“所以你们上了类独立悬挂结构?”
杨力追问。
“准确地说,是一种‘准双叉臂+液压衬套’的复合式前悬,配合后轴扭转梁强化版。”
李维解释道,“虽然名义上不算‘四轮独立’,但在实际滤震和侧倾控制表现上,已经接近十万级主流车型的水准。”
杨力倒抽一口冷气:“你们疯了吧?这种配置放一台A00级小车上?”
“正因为是小车,才更要做好。”
李维语气坚定,“大车有空间冗余、重量优势、动力储备,可小车一旦基础素质不行,缺点会被放大十倍。
我们不想让用户觉得‘便宜没好货’,我们要让他们觉得‘原来这么小也能这么稳’。”
车内一片沉默。
良久,陈超忍不住插话:“那成本怎么办?一台车多花两千块,卖十万辆就是两个亿啊!”
“所以我们砍掉了所有花哨的东西。”
李维答得干脆,“没有激光雷达,没有自动泊车,没有AR-HUD,连中控屏都坚持用8英寸。
但我们把钱全砸在看不见的地方??车身刚度提升37%,电池包底部加装铝合金防撞梁,连轮胎都是特制的低滚阻高抓地配方。”
杨力喃喃道:“难怪我过弯的时候感觉那么扎实……这不是一辆‘玩具车’,你们把它当正经交通工具造的。”
“没错。”
李维说,“在中国,很多人买第一辆车,就是这种小电车。
对他们来说,这不是‘过渡品’,而是全家出行的唯一依靠。
孩子上学、老人看病、老婆摆摊送货……这些事,不会因为车小就被简化。
所以我们必须让它足够可靠。”
电话挂断后,车内陷入长久的安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