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请告诉她,在不肯低头的脖颈。
**
她读着读着,眼眶发热。
这不是诗,是战书,是遗言,是一个灵魂在绝境中依然选择站立的宣言。
“她是怎么走的?”
她轻声问。
赵德昌闭上眼:“1962年冬,农场让她写检讨。
她写了,但只有一句话:‘我无错可悔。
’当晚就被关进禁闭室。
三天后,人没了。
说是肺炎,可我知道,她是绝食而死的。”
林小禾低头看着那张瘦削却倔强的脸的照片,忽然明白了母亲为何在信中写下“希望我的孩子是自由的”
。
她们不是软弱,而是太清醒??清醒地知道代价有多重,所以才把希望,托付给未来。
她将顾云岫的诗稿拍照存档,并联系当地文联,提议在原中学旧址设立纪念角。
令她意外的是,校方竟爽快答应,还主动提供了当年的学生名册。
翻阅名册时,一个名字跳入眼帘:**周玉梅**,1957届学生,备注栏写着“转学至云南”
。
林小禾心头一跳。
云南?怒江?她立刻联系苏晓,请她查证是否与杨婉清的学生中有重名者。
两天后,苏晓来电:“对上了!
周玉梅正是杨婉清日记里提到的那个‘总爱问问题的小姑娘’。
她后来成为村医,去年刚去世。
她女儿还在村里行医,叫周阿?。”
林小禾立刻启程前往云南。
当她再次踏上怒江的土地,已是初夏。
山间野花盛开,溪水潺潺,仿佛时光倒流。
周阿?四十出头,皮肤黝黑,眼神明亮。
听说来意后,她从床底拖出一只木箱,打开后,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几十本笔记。
“我妈留下的。”
她说,“她说,有些话不能烧,也不能忘。”
林小禾翻开第一本,竟是顾云岫当年在农场偷偷教给学生的古文讲义,用极小的字抄写在废纸上,每一页边缘都有周玉梅的批注:“阿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可以被打倒,但不能被说服。”
最后一本笔记的末尾,周玉梅写道:
>**我一辈子没走出大山,但我教过三百多个孩子识字。
>我告诉他们,从前有个老师,叫顾云岫,她为了让我们能读书,死了。
>我不知道历史会不会记住她,但我知道,我的学生会记得。
>这就够了。
**
林小禾抱着笔记坐在门槛上,久久不能言语。
她忽然明白,这些女人从未真正消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