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罐口用蜡密封,内衬油布。
打开后,是一摞整整齐齐的手抄课本:《千字文》《三字经》《诗经选》,还有她自己编写的拼音识字表。
每一页都工整誊写,配有图画与注音。
最底下压着一张纸条:
>**给未来的老师:
>若你来到这里,请继续教下去。
>不是为了记住我,而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
>他们有权听见世界的声音。
**
林小禾抱着陶罐坐在树下,泪如雨下。
苏晓轻轻拍她的肩,陈砚则默默录下了整个过程。
回程途中,他们在村小学停留。
校长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妇女,听说他们的来历后,忽然哽咽:“我母亲就是当年跟着阿姐读书的女孩之一。
她说,是那本书让她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
她拿出一本破旧的作业本,扉页上歪歪扭扭写着三个字:**李素芬**。
“她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但她坚持让我们姐妹都上学。
她说,‘阿姐用命换来的东西,不能断在我手里。
’”
林小禾把陶罐中的课本复印件赠予学校,并提议设立“阿姐图书角”
。
孩子们围上来,好奇地翻看那些泛黄的字迹,有个小女孩指着《关雎》问:“老师,这是情歌吗?”
“是。”
林小禾微笑,“也是自由的歌。”
一个月后,“影子网站”
更新专题:《寻找杨婉清》。
附有日记摘录、陶罐出土影像、学生后代访谈视频。
留言区迅速被填满:
>“我舅妈曾在滇南插队,也被污蔑‘思想反动’,回家后再也不肯提那段日子。”
>“外婆临终前烧了自己的日记,只留下一句:‘别让孩子活得像我一样憋屈。
’”
>“我在档案馆见过一份名单,1968年全省‘清理教师队伍’行动中,共有217名女性被除名,其中89人此后自杀或失踪。”
舆论悄然发酵。
几家独立媒体开始跟进报道,称其为“沉默者的考古”
。
与此同时,压力再度袭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