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张德海。”
他缓缓道,“我爹叫张有田,是个会计。
1961年冬天,他因为不肯改数字,被人绑在场院柱子上冻了一夜,第二天人没了,嘴还张着,像是要说什么。”
“我会去的。”
林小禾说,“一定。”
挂断电话,她翻开行程表,在原定路线之外添上一笔:青海。
七日后,林小禾抵达云南山区。
山路崎岖,汽车无法通行,她徒步两小时才到达杨素芬居住的寨子。
老人住在吊脚楼里,背已驼,眼神却清亮。
见到她第一句话便是:“你长得像你外公。”
林小禾怔住。
“三十年前他在这一带做过巡回讲师,讲民间文学。
我听过他一次课,讲《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他说这不是打仗的悲壮,是普通人回不了家的痛。”
老人说着,从柜底取出一只陶罐,“这是我哥哥的骨灰。
我一直没敢撒,就想等一个人来,替他说句话。”
林小禾双膝落地,跪在老人面前。
她们谈了整整三天。
林小禾用录音笔录下每一句话,也用手抄下那些无法录音的细节:哥哥如何在寒夜里为村民偷偷称量救济粮,如何把自家口粮分给孤儿寡母,又如何在被押走前夜,把日记塞进灶膛夹层。
第四天清晨,林小禾带着资料离开。
临行前,杨素芬拉着她的手说:“我不求政府道歉,也不指望谁赔偿。
我就想让我孙子知道,他爷爷不是坏人,是个好人,只是生错了时候。”
回到书院后,她将所有材料整理归档,并提交给“语音回溯系统”
进行情感标记分析。
结果令人震撼:在涉及“饥饿”
“死亡”
“冤屈”
的叙述中,讲述者的声音频率普遍偏低,语速缓慢,常伴有长达数秒的停顿??那是记忆撕裂灵魂的间隙。
更惊人的是,在提及“孩子”
时,几乎所有人的声线都会突然颤抖,甚至崩溃中断。
系统标注为:**愧疚峰值区**。
苏晓看着数据图,喃喃道:“原来最深的伤,不是来自苦难本身,而是??我没能保护你免受我知道的痛苦。”
林小禾点头:“所以我们必须打破这种循环。
不能再让父母对孩子说‘别问了’,不能再让孩子长大后才发现,自己家族的历史是一片空白。”
一个月后,诚言学堂推出特别项目:“家史工作坊”
。
邀请学生回家采访长辈,录制口述史,由学堂提供技术指导与保密支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