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但请记住:当一个孩子敢于问‘那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春天就已经来了。”
孩子们陆续离开。
林小禾坐上了回乡的班车,窗外青山连绵,阳光洒在田野上,像铺了一层碎金。
她靠在椅背上,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个清晨的画面??她蹲在书院门前,用石头压住那张纸。
那时她还不知道,自己推开的不仅是一扇门,而是一整个被尘封的世界。
与此同时,在伦敦,艾米丽正站在东方记忆基金会的展厅内,布置一场名为“未寄出的信”
的特展。
展柜中陈列着上百封泛黄的家书:有母亲写给被遣送下乡的女儿,却始终未寄出的叮嘱;有父亲在劳改营偷偷写下又烧毁的自白;还有一封用铅笔写在草纸上的遗书,末尾画了一个笑脸,旁边写着:“别怕,爸爸只是去种田了。”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驻足良久,突然伸手触碰玻璃,泪水滑落。
“这是我哥哥……他走的时候才十九岁。
家里都说他‘自绝于人民’,可我知道,他只是说了句‘粮食不够为什么要开会批斗会计’。”
艾米丽走过去,递上一张印有“光名录”
二维码的卡片。
“现在,您可以把他找回来了。”
老妇人颤抖着扫码,输入名字。
三秒钟后,屏幕上跳出一行字:
>“程志华,1951年生,湖南省醴陵县中学学生。
1968年因公开质疑征粮政策失联,2024年经亲属申报确认追念。”
下面附着一段录音??是另一位幸存者口述的回忆:“那天他站在台上,脖子上挂着牌子,脸上全是血。
可他还喊了一句:‘我说的是真的!
’”
展厅里响起低低的啜泣声。
而在地球另一端,云南山村小学的教室里,那位曾下令焚粮的老人再次来到课堂。
这一次,他带来了一本破旧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他当年执行政策的所有命令细节。
“我不想为自己开脱。”
他说,“但我希望你们知道,一个人如何一步步变成自己讨厌的模样。
起初是恐惧,然后是麻木,最后是自我欺骗。
我以为我在保卫国家,其实我在摧毁人心。”
孩子们安静地听着。
那个曾握住他手的女孩站起来,说:“老爷爷,您愿意做我们的校外辅导员吗?我们可以一起写一本《错误手册》,教以后的人怎么避免犯同样的错。”
老人愣住了,随即老泪纵横,用力点头。
城市里,《家?春秋》栏目第二期播出,嘉宾是一位曾在文革中举报老师的女学生,如今已是退休教师。
她面对镜头,声音颤抖:“我举报她,是因为她说‘鲁迅的文章不该删节’。
我当时觉得她大逆不道。
可后来我才明白,真正大逆不道的,是我亲手把启蒙之火掐灭了。”
弹幕再次刷屏:“道歉不是软弱,是重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