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专家鉴定后确认:这些字迹的化学成分与当年被焚毁的原始文件完全一致。
“是记忆在显影。”
陈砚说,“当足够多的人共同记得,真实就会自己回来。”
这一年夏天,归名书院迎来一位特殊访客??苏晓的母亲。
她已年过六旬,白发苍苍,手中提着一只焦黑的铁盒。
她说,自从女儿在戈壁滩消失后,她每晚都梦见丈夫站在火盆前,默默递给她一把火柴。
“我烧了他的日记,是因为怕。”
她坐在香案前,声音颤抖,“可现在我知道,更可怕的是让孩子替我进去。”
她打开铁盒,里面是几页残存的纸片,上面写着:
>“今日又有人因言获罪。
我写下名字,藏于墙缝。”
>“若我消失,请告诉女儿:爸爸不是坏人,只是不愿装傻。”
>“记住,真正的教育,是教孩子分辨真假,而不是服从命令。”
>“如果有一天她们忘了,就唱那首童谣。
我和你妈都会回来听。”
林知微的弟子接过残页,轻轻放入《承音册》夹层。
书页微光一闪,竟将碎片自动修复,补全了缺失段落。
完整日记显示,这位父亲生前是一名中学教师,曾在课堂上讲授“何为自由表达”
,结果被举报,关押三个月后“突发疾病”
去世。
“他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老人流泪道,“但现在,我女儿替我走进了那扇门。
我不能再沉默了。”
她决定余生巡讲全国,讲述丈夫的故事。
第一站选在丈夫当年任教的学校。
礼堂坐满了学生,当她念出日记最后一句时,台下一名少年突然站起来,从书包里取出一本笔记本,大声说:“我也在写!
我记下了老师删掉的历史课内容!”
紧接着,第二本、第三本……整整四十七个学生举起笔记,齐声喊出:“我们记得!”
这一幕被录下,传遍网络。
几天后,全国两千多所学校爆发“记忆课”
运动,学生们自发组织“悄悄话小组”
,记录长辈口述的历史。
有些老师加入,有些则报警举报。
但无论打压与否,这些本子越传越多,像野火燎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