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哽咽道,“他们终于能说话了。”
苏婉儿仰望着那片光影,心中清明如镜。
她明白,这不是幻术,也不是神迹,而是“记忆之庭”
的余韵??当足够多人愿意倾听,当足够多真相被讲述,那些沉睡的灵魂便会借由共鸣苏醒,哪怕只是片刻。
她缓缓走到梅树下,折下一枝含苞待放的梅花,插入陶罐,与那株新生的忆莲并立。
“从今日起,每年清明,我们要办一场‘忆春会’。”
她说,声音不大,却清晰坚定,“不在庙堂,不在官署,而在乡野、在市集、在学堂、在茶楼。
人们聚在一起,不说功名利禄,只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关于亲人、关于苦难、关于谁曾为正义付出代价。”
陈知远抬头:“若朝廷禁止呢?”
“那就偷偷讲。”
她微笑,“就像当年‘忆灯会’一样。
灯灭了,火还在;书烧了,心还记得。
只要还有一个人肯说,记忆就不会断。”
话音刚落,风起。
院中雁足灯骤然自燃,火焰呈青蓝色,腾空而起,竟在半空中凝成一行字:
>“忆者无疆,言者无畏。”
随即消散。
陈知远怔住,继而起身,深深一拜:“弟子受教。”
数日后,第一场“忆春会”
在江南小镇举行。
起初只有数十人参加,围坐于河畔柳林,听一位盲眼老妇讲述她父亲如何因撰写《农政真录》被流放漠北,最终冻死雪原。
说到动情处,全场默然,唯有孩童低声抽泣。
可到了第三日,消息传开,前来聆听者已达千人。
有人带来祖传残页,有人背诵父辈口述,更有年轻人自发记录整理,称之为“拾遗笔记”
。
短短半月,全国兴起百余场忆春会,甚至边陲戍卒也在营帐中点燃油灯,轮流讲述家乡往事。
与此同时,朝廷震动。
京兆尹连发三道禁令,称“妄议前朝、煽动民心者,按律治罪”
,并派密探查访各地,意图扑灭“忆火”
。
然而越是压制,民间反弹越烈。
有书生当街焚毁官颁《圣德纪》,高呼:“此书无一字属实!”
有农夫在田头立碑,刻下“某年某月,官征粮三倍,饿死者七十二人”
。
更有甚者,一群女子组成“忆语社”
,专收被删改的女史残篇,在夜间挨家挨户传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