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2015年12月的北京,证券营业部里的暖气也驱不散散户们脸上的寒意。
上证指数在2900点附近挣扎,距离年中5178点的高位已跌去近四成,而崔琰书房里,却正酝酿着一件足以改变他职业生涯的大事——筹备成立私募公司。
这个念头在年中股灾时就已萌生。
看着身边散户们因追涨杀跌、加杠杆爆仓而血本无归,崔琰心里很不是滋味。
“如果有专业的机构帮他们管理资金,用成熟的策略控制风险,至少不会亏得这么惨。”
他不止一次和李桐念叨。
当时恰逢《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一周年,私募基金行业迎来规范化发展的契机,这让他下定决心将多年的投资经验系统化,成立一家真正以价值投资为核心的私募公司。
筹备工作从9月开始,那时市场刚经历一波反弹,崔琰却敏锐地意识到风险尚未完全释放。
“越是市场波动大,越需要专业的投资管理。”
他白天在营业部看盘,研究市场,晚上则和律师、会计师讨论公司架构。
李桐帮他整理多年的投资笔记,那些密密麻麻的分析、交割单和心得体会,成了私募产品策略的雏形。
“公司名字想好了吗?”
李桐看着他在纸上写的几个备选,笑着问。
崔琰圈出“磐石资产”
四个字:“磐石无转移,寓意我们的投资理念像磐石一样坚定,不受市场波动影响。”
他想起自己囤的茅台和持有的格力,正是这种磐石般的坚守,才在股灾中保住了收益,“就叫磐石资产,让投资者放心。”
10月,市场短暂回暖,崔琰趁势拜访潜在的合作伙伴。
第一个找的就是陈老,这位在格力投资上赚了大钱的老人,听完崔琰的规划当即表态:“小崔,我第一个支持你!
不仅要投钱,还要帮你介绍客户。
现在市场太乱,就缺你这样踏实做事的专业机构。”
陈老的认可给了崔琰极大的信心,随后他又联系了几位在价值投资理念上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快凑齐了初始注册资本。
团队组建是关键。
崔琰没有找那些在牛市里名声大噪的“股神”
,而是挖来了两位风格稳健的分析师。
一位是研究消费行业的老张,曾在券商研究所深耕白酒、家电多年,和崔琰在茅台的投资上常有共鸣;另一位是做风控的小李,擅长用数据模型控制回撤,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风险意识极强。
“我们不追求短期暴利,要的是长期稳定的收益。”
崔琰在第一次团队会议上就明确了方向。
11月,公司注册和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紧锣密鼓地进行。
当时北京的私募公司还不多,备案流程相对繁琐,崔琰跑了三趟证监会,才把材料备齐。
“首批备案的私募公司,更要合规经营。”
他对团队强调,“我们赚的每一分钱都要光明正大,对得起投资者的信任。”
营业部的老刘听说他要开私募,拍着胸脯说:“崔总,我那点养老钱就交给你了,比自己瞎买放心!”
11月28日,磐石资产正式拿到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
那天崔琰特意穿了件红色的外套,和团队成员在新办公室合影。
办公室不大,位于金融街一栋写字楼的15层,窗外能看到证券交易所的大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