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在’的力量来自真实的声音,而非伪造的怨气。
只要我们不停止说话,他们就永远无法真正扭曲它。”
他站起身,走向院中。
雪地茫茫,唯有一行脚印通向“我在碑”
。
碑前,数百支白蜡静静燃烧,火焰在寒风中摇曳却不熄灭。
那是昨夜自发前来守夜的学生与村民,他们围坐一圈,轮流朗读手书民情,声音穿透雪幕,清晰而执着。
李昭取出骨笛,轻轻吹奏。
笛声不高,却如细针穿破厚重云层。
刹那间,全国所有佩戴铜牌之人胸口一热,耳边响起熟悉的旋律。
紧接着,一幅画面浮现眼前:朔州书院的地宫之中,十八万七千三百六十二份“民心卷轴”
整齐排列,每一卷都泛着淡淡的温光,仿佛无数颗跳动的心脏。
与此同时,各地信义驿站同时敲响风铃??三短,两长。
这不是预警,而是宣告:我们仍在。
当夜,李昭召集核心弟子于静思阁,宣布启动“回声行动”
:由南岭药谷研制解毒药方,广施疫区;派遣三十名精通医理与律法的学生,携带《新民声录》副本深入灾区,一边救治病人,一边记录真相;同时发动“万人共诵”
,号召全国百姓每晚子时齐声朗读《民本宪纲》第一条,以纯净之声压制邪毒共鸣。
“我们要让天下知道,”
李昭立于雪中,声音沉稳如山,“真正的‘我在’,从不害人,只救人。”
行动迅速展开。
药谷连夜熬制药汤,装入特制陶瓶,由信义驿站快马传送。
第一批药抵达雁门关外某村时,全村仅剩老幼十余人未染病,蜷缩在祠堂内瑟瑟发抖。
带队的是女学生沈知意,父亲曾因谏言被贬岭南,母亲病逝途中。
她亲自舀药喂给孩童,跪地为老人搓热手脚,又命人将《新民声录》摊开悬挂于村口,高声宣读其中一段:
“建安十年春,我儿饿死于怀中,官府仍催租税。
我不恨天,只恨话无人听。
今有人愿记下我说的话,我知我未白活一世。”
语毕,一名原本眼神涣散的老妇忽然抬头,颤声接道:“我也……我在。”
那一刻,她胸前一枚早已锈蚀的旧铜牌,竟微微发烫。
消息传回书院,李昭闭目良久,忽觉骨笛自行震动。
他睁开眼,只见铜镜碎片浮现出一行字迹??竟是林晚舟的笔锋:
>“真声可破妄,诚心能燃灯。
莫惧黑雾蔽日,只要你肯开口。”
他猛然醒悟:当年海底石碑所刻,并非只是宣言,而是一套完整的信念共振系统。
每一个真心说出“我在”
的人,都在无形中为整个网络注入能量。
敌人用怨气炼毒,正是企图截取这股力量。
若要破解,必须让更多人清醒地、主动地发声,而非被动承受。
于是,书院加急印制《民声启蒙册》,图文并茂,教人识字、写字、诉冤、记事。
更有盲女明心受邀录制语音竹简,由专人刻成凹纹,供盲者触摸聆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