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场对话持续了七个小时。
结束时,两人并未拥抱,也未握手,但他们离开圆环时,脚步之间的距离比进来时近了半步。
消息传开后,全球各地陆续建成三十七个圆环。
有的设在加沙难民营边缘,有的建于乌克兰东部战后小镇,还有一处在东京湾填海区,曾是核污染处理厂旧址。
每个圆环都因地制宜,形态各异,但核心规则始终不变:四类人共坐??受害者、忏悔者、失语者(那些因恐惧或创伤无法发声的人)、观察员(心理学家、神职人员或社区代表)。
过程公开直播,但禁止剪辑与评论,以确保原始性。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接受这种新模式。
三个月后,一场风暴在巴黎爆发。
一名法国极右翼政客的儿子在柏林圆环中坦白曾参与新纳粹团伙袭击移民家庭,其父立即召开记者会怒斥:“这是对国家司法主权的侵犯!
一个在国外的‘魔法树林’就能抹除犯罪记录?那法律还有什么意义!”
随即联合十几个欧洲保守党派发起联署,要求联合国撤销对圆环项目的资助,并将所有基于“黑槐效应”
的供述排除在法庭证据之外。
与此同时,在中国西南某地,一座圆环刚启用便遭人为纵火。
监控显示,一名年轻女子深夜潜入,泼洒汽油后点燃自己,口中高喊:“你们逼我说出了强奸我的人是我亲叔叔!
可全村都知道他是村长!
现在我成了疯子,家人说我败坏门风!”
她的遗书被发现藏在鞋底,字迹潦草却清晰:“我不是不想healing(疗愈),我是怕说出来之后,活不下去。”
陆昭赶到现场时,火焰早已熄灭,只剩焦黑的木桩和一地碎玻璃。
他在废墟前站了一整夜,听着当地村民低声议论:“她说的是真的吗?”
“要是人人都学她告发亲人,家里还能有安宁日子吗?”
“以前还能装不知道,现在树逼你说实话……这不是自由,是恐怖。”
他蹲下身,拾起一片烧得卷曲的叶子,指尖轻抚焦痕。
他知道,语言自由从来不是无代价的。
当沉默的枷锁被打碎,最先承受冲击的,往往是那些最脆弱的灵魂。
回到日内瓦后,他召集圆环项目组召开紧急会议。
议题只有一个:如何防止“真相”
成为新的暴力工具?
“我们必须承认,”
陆昭说,“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面对真相。
有些人需要时间,有些人需要保护,有些人……可能永远无法走出阴影。
我们的目标不是让全世界都在树下忏悔,而是建立一种节奏??让社会既能听见痛苦,又不至于被痛苦淹没。”
最终决定增设“缓冲带机制”
:任何欲进入圆环者,须经三个月心理评估与社区公示期;受害者拥有绝对否决权;媒体不得追踪参与者真实身份;政府不得以此作为减刑依据。
同时,在全球设立“沉默庇护所”
??专为那些不愿或不能言说的人提供安全居所,配备静音黑槐分支,仅用于情绪疏导,不触发录音或传播功能。
这一系列调整引发新一轮争议。
批评者称其“倒退”
,支持者则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尊重人性复杂性。
就在舆论沸沸扬扬之际,南极传来异象。
科考站报告,“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