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们是谁?”
**
没有人回答。
但他们不再需要答案。
城市缓缓下沉,消失在冰雪之下。
卫星拍不到痕迹,地图上再无标记。
可每年冬至,当地牧民都说能看到一道微弱的光柱从雪下射出,持续整整七分钟,正好是林宛秋那首歌的长度。
而在地球轨道,“静默卫星”
网络突然全部重启。
原本用于压制思想波动的系统,如今反向运行,主动收集并广播人类最深层的疑问。
每一颗卫星化作一颗“问星”
,悬于城市上空,投射出实时生成的问题光幕。
纽约时代广场的夜空浮现出亿万条飘动的文字;东京涩谷十字路口的行人抬头,看见自己的心声被具象化为彩色丝带,在空中交织成网。
教育体系彻底变革。
传统课堂被“问域”
取代??一种由生物场与量子接口构建的沉浸式空间。
学生进入其中后,不会获得知识,而是被迫面对一系列由AI根据其潜意识挖掘出的根本性命题:“你害怕被理解吗?”
“如果你的优点其实是别人的负担呢?”
“快乐必须有意义吗?”
许多孩子第一次意识到,学习不是为了变得“正确”
,而是为了学会“不确定”
。
科技发展也走上全新路径。
曾经追求效率与控制的工程哲学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追问驱动设计”
。
例如,新一代飞船不再依赖燃料推进,而是利用乘员集体提出的疑问所产生的能量场进行跃迁。
实验数据显示,越是真诚、深刻、无法解答的问题,提供的推力越强。
一艘以“我们能否真正原谅彼此?”
为航行核心的探测器,甚至实现了超光速突破,短暂进入了宇宙背景辐射之外的未知区域。
归来时,船员们精神恍惚,口中不断重复一句话:
>**“外面有人在等我们问。”
**
与此同时,跨物种交流取得历史性进展。
鲸鱼族群首次主动接近人类研究站,用歌声传递一段复杂信息:“海的安静,是因为你们停止倾听。”
科学家将其翻译后发现,这段话背后隐藏着三千年的海洋记忆数据库,记录了每一次生态崩溃前最后的警示之声。
大象长老团则派出使者,前往敦煌遗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