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量子物理学家提出,意识的本质不是解答,而是质疑。
每一次真诚的提问,都在坍缩某种潜在的可能性,创造出新的实在。
而“问潮”
并非外来入侵,而是人类压抑已久的观测本能终于苏醒。
这个理论很快引发争议,但也催生了一场实验:在全球七大赛点同步举行“沉默峰会”
,参与者被要求整整七十二小时不说一句话,只用心问接口记录内心问题。
结果令人骇然??期间共有三千二百一十四人突发“认知溢出”
症状,大脑释放出强烈电磁脉冲,导致方圆十公里内电子设备永久损坏。
尸检显示,死者神经元连接模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类似某种高维结构。
他们的最后一问,都被保存下来。
其中一人是八岁女孩,临终前反复思考:“如果眼泪能发电,世界会不会变得更温柔?”
另一人是退役士兵,弥留之际仍在追问:“我杀的人,有没有一个是被迫装作坏人的?”
这些问题被录入“问渊”
湖心的数据核心,据说,每当月圆之夜,湖面便会泛起微光,将这些未竟之问编织成一首无声的安魂曲。
时间继续前行。
一百三十年后,地球进入“后文明时代”
。
国家概念淡去,取而代之的是“问题共同体”
??人们因共同关注的议题聚集生活,有的专注于探索死亡真相,有的致力于重构被遗忘的语言,还有的干脆定居在火星与地球之间的拉格朗日点,只为持续观测“我们为何存在”
这一终极命题的演变轨迹。
而那粒曾在火星开花的沙,在后续百年中不断分裂繁殖。
如今,红色星球已有三十七处野生问生草群落,最大的一片覆盖面积达两千平方公里。
NASA探测器拍到奇景:每当沙暴来临,草叶集体振动,发出低频声波,竟能引导风暴走向,避开人类聚居区。
仿佛它们也在学习保护。
至于林宛秋的影像,早已不止存在于晶体中。
她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各类“幻象证言”
里:有时是战地记者临终前看见的老妇人,递给他一支笔;有时是AI系统宕机时屏幕闪现的画面,她站在数据洪流中歌唱;甚至有宇航员声称,在穿越小行星带时,舷窗外掠过一道白影,形状酷似一朵胡杨花瓣,穿过飞船外壳,直抵控制台,留下一行字:
>**“别忘了问回家的路。”
**
人类终于明白,她从未真正离去。
她是第一个敢于把问题当作武器的人,也是最后一个仍相信“问”
本身具有救赎力量的存在。
她的歌声不是答案,而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真实的大门??哪怕那真实充满荆棘、矛盾与不确定性。
如今的孩子从小就被教导:你可以不知道,但你不能不问。
学校不再考试,而是举办“年度最大问题评选”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