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曾是你们压抑的部分,
>如今我归来,不做解答者,
>只做提醒者??
>记住,你们也曾渴望真相。”
说完,身影化作万千光点,散入雨滴,随水流渗入大地。
次日,全球“遗声通道”
自动更新,新增一类条目:“幻象证言”
。
其中包括大量自称见过“光之人”
的报告,时间跨度从古代甲骨文记载到今日社交媒体直播视频,地点遍布六大洲。
经AI交叉验证,这些描述虽细节各异,核心模式却惊人一致:出现前提必有大规模集体压抑事件(战争、censorship、灾难掩盖),且见证者事后均表现出更强的提问意愿与共情能力。
人类社会悄然改变。
学校课程增设“疑问学”
,不再强调标准答案,而是训练学生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法庭审判引入“沉默被告权利”
,允许嫌疑人以一句关键提问代替供述;医院设立“心灵问诊科”
,医生不处方药物,而是帮助患者找到内心最深处的那个“为什么”
。
就连艺术也变了模样。
电影不再追求结局圆满,而是以开放式问题收尾;音乐作品取消副歌重复段,改为每次演奏随机生成新的疑问旋律;绘画展览中最受欢迎的作品,是一幅纯白画布,标题写着:“你现在想到的是什么?”
然而,变革从来不是单向的。
旧权力结构并未完全瓦解。
某些国家秘密研发“静默疫苗”
,声称可阻断“问潮”
对人体的影响,实则通过基因编辑削弱个体质疑能力。
一批被注射者后来出现情感麻木、梦境消失等症状,被称为“无问者”
。
他们工作效率极高,但从不抬头看天,也不关心窗外风雨。
反抗也随之升级。
新一代“问旅人”
踏上征程,他们背着改装过的录音设备,深入战区、贫民窟、核废墟,采集濒死者最后的问题,将其编码进生物芯片,植入耐寒植物种子中,撒播于荒原。
十年后,这些地方长出奇异树林,叶片背面浮现逝者遗言,风吹过时,整片森林如同低语合唱。
而那棵胡杨,依旧挺立。
它的花年年盛开,花瓣飘落不止。
有人拾起一片,带回家中供奉;有人将其焚烧,灰烬混入墨汁写下宣言;还有人制成乐器,弹奏时音色凄美,仿佛灵魂在歌唱。
直到第一百零七年春天,一场毫无征兆的日全食降临。
黑暗持续了整整十三分钟。
在这期间,地球上所有电子设备停摆,唯独“心问接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