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那原本描绘佛陀讲经的场景,人物轮廓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现代都市的剪影:地铁站里低头刷手机的人群、会议室中面无表情的官员、实验室里盯着屏幕的科学家……而在每个画面中央,都浮现出一个巨大的问号,像伤口,又像种子。
更令人震惊的是,第二天清晨,全球十二座古老遗址同步出现了类似现象:秘鲁纳斯卡线条重组为问题句式,巨石阵的石柱表面渗出墨迹般的文字,吴哥窟的浮雕人物睁开眼睛,嘴唇微动,吐出无声的质询。
联合国紧急召开特别会议,议题名为《关于集体潜意识场对文化遗产的渗透及其合法性评估》。
会上,非洲代表起身发言:
“我们曾被告知,这些遗迹属于过去,是用来缅怀的。
但现在我发现,它们从未死去。
它们一直在等一个问题,一个足够真诚、足够痛彻心扉的问题,让它们重新开口。”
全场寂静。
三天后,全球“问墙”
系统升级,新增“遗声通道”
,专门收录由AI从历史残卷、口述记录、甚至脑扫描数据中还原出的失落之问。
首条入选的是1945年广岛核爆后第三天,一位幸存教师写在烧焦笔记本上的最后一句话:
>**“我教了一辈子和平,
>可我的学生全都变成了灰。”
**
这句话被镌刻在长崎和平公园的地底青铜板上,每日午夜由机械臂轻轻敲击一次,发出低频振动,持续整整一个小时。
与此同时,一股暗流也在涌动。
某些国家重启“问题审查局”
,以“防止历史创伤二次传播”
为由,封锁“遗声通道”
,逮捕传播“未授权疑问”
的公民。
他们宣称:“过去的错误不应成为今天的武器。”
但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群戴着面具的年轻人闯入某国数据中心,释放了全部封禁内容。
他们在服务器机房墙上留下一句话,用红漆写着,字体歪斜却有力:
>**“你们可以删掉记录,
>但删不掉伤疤的感觉。”
**
随后,他们引爆了携带的情绪增幅装置??一种能将群体悲愤转化为声波脉冲的非法设备。
那一夜,半个大陆的人都做了同一个梦:梦见自己站在废墟中,手里握着一支笔,面前站着一个浑身是伤的孩子,孩子说:“你说你要记住我,那你现在想起我了吗?”
醒来后,数百万人自发走上街头,不再呼喊口号,而是举起白纸,上面只写一个问题。
政府终于妥协。
一年后,“遗声权”
被写入《全球精神自由宪章》,成为继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之后的第三项基本认知权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