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979年6月3日,上级收到一份电报,称D-790528号录音已损毁,无法恢复。
真实情况是:技术组明知还能抢救,但为防止情绪波动影响后续任务,决定暂时封锁消息。
直到三年后,才有人偷偷将备份磁带交给家属。
>
>那位技术人员临终前说:“我这辈子最大的罪过,不是没修好机器,而是替国家瞒住了一个人最后的声音。”
周舟闭上眼。
他知道,历史从来不只是胜利者的叙述,更是无数被压低的哭声、被剪辑的记忆、被“大局”
牺牲的个体尊严堆砌而成。
可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有人站出来,把那些声音重新放回时间的轨道。
第二天清晨,他驱车前往云南。
此行目的地是“赤瞳-X”
主控中心,一个深埋于山体内部的现代化设施。
比起当年潮湿阴冷的岩洞,这里恒温恒湿、智能调控,宛如科幻电影中的指挥中枢。
接待他的是项目总工程师林铮,三十出头,戴一副黑框眼镜,说话干脆利落。
他是“萤火班”
第二届毕业生,也是第一个主动申请调入边境系统的博士。
“周老师,您来得正好。”
林铮带他走进核心机房,“我们刚完成一次全网压力测试。
‘赤瞳-X’现在能同时处理十万级终端接入,延迟低于0.3秒。
更重要的是??它学会了‘记忆’。”
“记忆?”
“对。”
林铮调出一段数据流,“我们给系统植入了一套情感模拟模块,不是让它产生感情,而是理解人类的情感逻辑。
比如,当检测到某区域连续三天无人巡检,它会自动推送提醒,并附上一句语音:‘别忘了,还有人在等你们的消息。
’”
周舟怔住。
“这句话……是谁写的?”
“黄阿妹日记里的原话。”
林铮轻声说,“我们把它编进了AI的应答库。
每次系统发出预警,都会随机选用一句先辈留下的语录。
有人觉得太感性,但我们坚持加了进去。”
周舟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文字,一行行掠过:
>“饿的时候,就想一想家里灶台上的饭香。”
>“机器可以坏,人心不能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