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9月13日,大连。
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闭幕式在大连举办。
大连是个好城市,时值初秋,凉爽异常。
曹忠带着《南京照相馆》剧组莅临大连。
“曹导,好久不见。”
酒店之中,...
戈壁滩上的风,从不停歇。
它卷着细沙,在天地间织成一张金黄的网,把一切都裹进无边的寂静里。
周舟坐在地质勘探队的皮卡后座,头抵着车窗,任砂砾敲打玻璃,像某种远古的密语。
车子颠簸前行,仪表盘上的指针微微颤抖,如同他们此行的命运??未知、脆弱,却执拗向前。
张小宇在副驾翻看那份影印档案,眉头越皱越紧。
“你看这里,”
他指着模糊的一行字,“‘黄沙旅’编制代号为‘07-9’,隶属国防科委直属后勤协调组,任务周期七十二小时,人员构成标注为‘临时抽调’。”
他冷笑一声,“又是临时工。”
杨蜜坐在周舟身旁,耳机里循环播放着苏和最后那句口述:“只要灯不灭,我们就还能回家。”
她轻声说:“这次的任务更狠。
核爆刚结束就冲进去,等于往辐射汤里跳。
他们不是死于事故,是明知必死而赴之。”
周舟没说话,只是从包里取出一只旧铁盒。
打开后,里面是一块灰白色的石头,表面布满焦痕,边缘呈放射状裂纹。
这是他在阿尔山展览闭幕时,一位匿名老人托人送来的遗物。
“据说是王振国埋在营地废墟下的纪念石,上面刻了十七个名字。”
他说,“可现在我们知道,实际牺牲的不止三十四人。
还有更多,连名字都没留下。”
手机震动。
是敦煌那边联络员发来的新消息:“已确认司机后代叫陈卫东,现居玉门老城,经营一家修车铺。
其父陈大山,1964年被铁路局借调至酒泉基地,三个月后病亡,死因登记为‘急性肝坏死’,但家属回忆他全身溃烂,头发脱落殆尽。”
“典型的辐射病。”
张小宇喃喃道,“可那时候没人敢提‘核’字。”
车队驶入玉门老城时,天色已暗。
这座曾经因石油而繁荣的小城如今沉寂如墓,街道两旁的招牌大多残破不堪,唯有几家羊肉馆还亮着灯。
他们在一家招待所住下,第二天一早便按地址找到了陈卫东的修车铺。
铺子藏在巷子深处,门口堆满报废轮胎和锈迹斑斑的发动机零件。
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正弯腰拆卸变速箱,满脸油污,手指粗短变形,显然是常年与金属打交道的结果。
听见脚步声,他抬头看了眼,眼神警惕。
“您是陈卫东先生?”
周舟上前一步,递上身份证和纪录片项目书。
男人接过看了看,沉默片刻,忽然冷笑:“又是来问那个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