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风吹麦田千层浪,又是一年丰收时。
金黄的小麦在微风中起舞,宛如大地流金一般,闪烁着农人们辛勤的光芒。
安清并未着急让众人去收割他们各自试验田中的麦子,而是带着他们来到了庄子上大片麦田的区域。
“李大人,吴大人,你们来判断一下,这些麦子是否可以收割了?”
她转身看向旁边的两位农政司官员。
这两人是安清这届农事学堂中最优秀的学生,李茂盛和吴达明。
当然,这也与他们本就是农政司的官员有很大关系,因着自身本就有些农学知识的基础,再加上安清这一年来有意的重点培养,两人如今已然能独当一面了。
之前听康熙那意思,接下来在北方地区推广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的事,便准备交于两人负责。
大家似是早已习惯了安清这种随机抽查提问的教学方式,只见被点名的两人不慌不忙地走到麦田边查看了起来。
“回五福晋,微臣瞧着这地里的麦子才九成熟,按理说,还应再等几日才好收成。”
李茂盛拱手回道。
吴达明也随后回道:“下官和李大人看法一致。”
只是,两人说完都有些不解,瞧着不远处地头前忙活的农人,这些人力有庄子上的家丁,也有管事雇佣来帮忙收麦子的短工,他们那架势好像是准备好下地收麦子了。
五福晋这地里的麦子难道这会就要收?可这才九成熟,还未全熟啊。
安清轻点了点头,没错,她庄子上的麦子都是九成熟就要收的,年年都是。
“今日我便教给大家几句麦收农谚吧。”
她出声道。
众人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来农事学堂一年了,农谚这个词对他们来说早已不再陌生,安清经常随口便能抛出好几个农谚,这一年下来,他们那专门记载农谚的小册子已经不知记了多少。
二十四个节气都有,很实用,又很好记,还有七十二气候,这些可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也是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依据。
不过,这麦收农谚他们之前还真没听过,这会都不由竖起了耳朵,准备好好记下来。
安清开口道:“关于麦收的农谚,只需记住一句很重要的即可,叫‘麦收九成熟,不收十成落’,或者也可以记住另一句,‘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
这两句其实都是一个意思,说小麦九成熟的时候去收割,则能够得到十成的小麦,而若小麦十成熟的时候去收割,那就只能得到九成的小麦,浪费了一成小麦。
大家听完不由一愣,这和过往的认知有很大的区别,可即便如此,仍然没有任何人质疑安清的这话的真伪性,下意识便觉得她是对的。
这就是当在某一领域取得绝对的权威后,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就比如现在,她每每提出一个农学观点,已经不需要像最初那般,要经过反复证明才能人相信并接受。
这不仅是对于农事学堂的众人而言,对于康熙以及朝堂上的百官亦是如此。
前些日子,山东、河北等地因为突遭暴风雨天气,小麦出现了大面积倒伏的情况,往年出现这种情况,衙门都是鼓励百姓们去试着把小麦扶起来,但这种做法却是大错特错的。
小麦发生倒伏之后,如果人工强行扶起的话会再次导致茎秆和根部断,不但起不来任何作用,还会造成二次伤害。
当时康熙着人来问她时,安清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胤祺解释道:“不是虫子咬的,是这小子自己哭的。”
安清“啊”
了一声,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可能啊。
这孩子都四个多月了,她就没见她哭过几回,怎么可能把眼睛都哭肿了。
恰好这会喜珠也从马车上下来了,她是奉宜妃之命,陪着五贝勒把孩子送过来的。
“五福晋,您是不知道,您离开那天小阿哥白天还好好的,但到晚上都还没见到您,他就不愿意了,哭的那叫一个伤心,谁哄都不行,当天晚上连奶嬷嬷的奶都不吃了……”
当时给宜妃急的啊,抱着哄了大半宿,可能是哭累了,好不容易才睡着了,但谁知等第二日一醒又不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