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她甚至邀请交流生们到“家滋味”
参观,让外婆容意现场演示点心的制作过程。
法国学生们亲手尝试包饺子、做月饼,虽然形状千奇百怪,但笑声不断。
“这是我吃过最有趣的中餐!”
艾玛在反馈表中写道,“谢谢小雨让我们真正理解了中华饮食文化。”
这次成功的文化交流经验,让小雨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周末的家庭会议上,她郑重地提出了自己的计划。
“我想在‘家滋味’开设一个‘多语种文化角’。”
小雨展示着自己设计的方案,“每周选择一个主题国家,介绍该国的饮食文化,同时提供相应的特色点心。
比如法国周可以搭配可丽饼,意大利周可以配意式咖啡和bistti……”
全家人都被这个创意吸引了。
“这个主意不错!”
吴玮首先表示支持,“可以吸引更多外国顾客,也能让本地顾客了解异国文化。”
李苏思考得更深入:“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推出一些中西合璧的新品。
比如法式酥皮的中式馅料,或者意面做法的中式面条。”
说干就干。
第一个“法国文化周”
,小雨亲自设计了宣传海报,中法双语介绍法国的咖啡文化和可丽饼的历史。
她还特意学习了简单的咖啡拉花技巧,为点单的顾客制作带有“bonjour”
(你好)字样的咖啡。
令人惊喜的是,文化周不仅吸引了预期的外国顾客,很多本地顾客也表现出浓厚兴趣。
“小雨老师,这个‘可丽饼’和我们的煎饼有什么区别啊?”
一位老顾客打趣地问。
小雨耐心解释着两者的异同,现场气氛轻松愉快。
肖楚妍负责制作的改良版可丽饼——加入了红豆沙和芝麻馅的中式口味,更是大受欢迎。
文化角的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第二个“意大利周”
时,店里甚至出现了排队现象。
小雨不仅介绍意大利美食,还播放意大利歌剧片段,展示意大利建筑图片,营造出浓郁的异国氛围。
“这不仅仅是在卖点心,”
一位大学老师在顾客留言本上写道,“这是在传播文化,增进理解。
很棒的理念!”
更让小雨开心的是,她的语言能力在实践中飞速提升。
真实的交流场景让她对语言的理解不再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融入了文化和情感。
十月初,学校举办外语演讲比赛。
这次,小雨没有选择常见的主题,而是以《从厨房看世界:饮食文化中的文明对话》为题,用中、英、法、意四种语言交替演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