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天深夜,账目核对清楚后,吴玮给李苏泡了杯安神茶,语气带着憧憬:“苏苏,你看,我们现在有稳定的客群,有成熟的线上线下渠道,还有周彦那套好用的管理系统。
咱们是不是可以……再往前走一步?”
李苏接过茶杯,暖意透过杯壁传来,她笑了笑:
“我正想和你商量。
我们能不能开一家食品厂?
不是大规模工业化那种,而是小批量、精品化地生产各地那些真正有特色、但可能因为地域限制很难被外人知道的特产?
比如云南的鲜花饼、绍兴的香糕、潮汕的朥饼……
我们可以去找,去合作,或者引进老师傅,用我们‘家滋味’的标准和渠道,让这些好东西被更多人吃到。”
吴玮眼睛一亮:“对!
就像我们守护程阿姨、邱阿姨的手艺一样,我们去发现和守护更多这样的‘家滋味’!
而且,我们可以以总店和分店的元老为核心。
比如让对味道极其挑剔的程阿姨做品控顾问,让邱阿姨把关传统工艺的还原度,让小小负责挖掘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做宣传,周彦则负责整个供应链的数字化管理。
他们都能在新的平台上发挥更大的价值。”
这个宏大的计划让两人兴奋不已。
他们初步命名为“家滋味·风物集”
,旨在汇集各地风物,传递至味家常。
事情起初推进得异常顺利。
李苏的签到系统似乎也感知到了他们的雄心,近期提供的奖励如:
【地域特色食材鉴别】、【传统工艺改良灵感碎片】、【小型食品生产合规指南】等,都极具针对性,为他们扫清了不少知识盲区。
周彦很快搭建起了初步的供应链管理和产品溯源系统框架。
林小小摩拳擦掌,每天的空余时间都用来研究各地特产的历史文化背景,构思如何讲述它们的故事。
程奶奶和邱奶奶虽然对那么多外地吃食感到新奇,但也表示如果味道正宗,她们愿意帮忙品鉴把关。
李苏和吴玮甚至利用假期实地考察了几家意向中的合作作坊,与几位老师傅相谈甚欢,对方对“家滋味”
的理念和渠道很感兴趣。
然而,就在他们租下郊区一处符合标准的小型厂房,开始办理最关键的生产许可证和相关资质时,阻碍突如其来。
主要的阻力并非来自外部,而是内部。
首先提出明确反对的,是邱奶奶。
她得知工厂不仅要生产本地的定胜糕、芝麻糖片,还要生产那么多“外地来的、没吃过的玩意儿”
时,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小玮,苏苏,不是我说,咱们的本事就是这点心糕饼。
那些外地的东西,咱们不懂,怎么做得好?
做不好,不是砸了‘家滋味’的招牌吗?
咱们安安分分把自家的东西做好,不行吗?”
紧接着,程奶奶也表达了担忧:
“是啊,摊子铺得太大,心就散了。
咱们这点手艺,贵在精细,贵在专心。
工厂一开工,机器哗啦啦响,哪还有心思慢慢磨手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