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困惑逐渐发酵,变成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和抱怨。
一次晚间复盘会上,林小小忍不住说:“我觉得奶奶有时候太固执了。
明明稍微变通一下,就能吸引更多年轻人,这是双赢啊。
为什么就是不肯呢?”
周彦也推了推眼镜,理性分析:“从市场和传播学角度看,适度的创新和包装是品牌长青的必要手段。
完全固守原样,可能会失去未来的增长空间。”
他们的语气里,带着年轻人特有的、认为“正确”
的自信,甚至有一丝对“老古董”
的不理解。
这话恰好被送水果进来的容意听到。
她放下果盘,没有直接反驳,而是温和地问:“小小,小彦,你们觉得,‘家滋味’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销量、知名度,还是别的?”
“当然是文化和手艺啊!”
两人异口同声。
“那这些文化和手艺,是谁的呢?”
容意继续问。
两人愣了一下。
“是奶奶们的。”
容意声音轻柔,却字字清晰。
“是她们的人生,是她们守了一辈子的规矩,是她们心里认定的那个‘味’。
你们想让好东西传下去,这心是好的。
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为了传播,把它变得不再是她们心中的那个样子,对她们来说,算不算是另一种‘失去’呢?”
一席话,让两个年轻人陷入了沉默。
他们一直想着如何“创新”
,却从未从奶奶的角度去思考过“守护”
的真正含义。
李苏察觉到了这种微妙的张力。
她把小小和周彦叫到后院,指着那台安静的电动石磨机。
“还记得我们当初为什么把它请进来吗?”
李苏问。
“为了平衡规模和传统,提高效率。”
周彦回答。
“对,但我们没有用它来代替奶奶的手,对吧?”
李苏说,“我们只是让它承担了最耗体力的部分,而把决定味道最关键的环节,比如调粉的干湿、配料的比例,依然完完整整地留给奶奶。
我们是在用新技术‘服务’老手艺,而不是‘改变’它。”
她看着两个若有所思的年轻人:
“你们现在想做的创新,是不是也可以换个思路?
不是去改变奶奶们核心的‘手艺’,而是为她们的‘手艺’搭建新的舞台,用你们擅长的方式,让聚光灯更精准地打在她们最闪光的地方?”
小小恍然大悟:“我明白了!
我不应该总想着让奶奶配合我的拍摄创意,而是应该用我的镜头,去发现和放大她本身的美和智慧!”
周彦也若有所思:“或许我不该建议奶奶改变产品本身,而是为她不变的产品,设计更能体现其价值和故事的包装与体验场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