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nbsp;nbsp;nbsp;nbsp;一个个嘴巴都知道放在他的身上,让他们也尝尝日日面对处理不完的政务的辛苦。
nbsp;nbsp;nbsp;nbsp;接着两个人埋头动笔刷刷些了起来。
nbsp;nbsp;nbsp;nbsp;天幕提供完善朝堂吏治的新思路,记下来。
nbsp;nbsp;nbsp;nbsp;李隆基和姚崇是打起了精神,苦的是下头意欲摸鱼或者是正在摸鱼的官员们。
nbsp;nbsp;nbsp;nbsp;但宣政殿前,天子身边,他们不敢有一丝抱怨,只能在心里叫苦连天。
nbsp;nbsp;nbsp;nbsp;如果心声可以外放,那么宣政殿前已然是哀嚎遍野。
nbsp;nbsp;nbsp;nbsp;但他们不敢怒,不敢言,他们心里委屈,但是只能憋着。
nbsp;nbsp;nbsp;nbsp;他们不仅仅憋着,还得在白纸上写下。
nbsp;nbsp;nbsp;nbsp;“被分配到地方之后气急败坏但是还是得好好工作。”
nbsp;nbsp;nbsp;nbsp;“撸起袖子加油干啊,只有业绩好才能去中央哦。”
nbsp;nbsp;nbsp;nbsp;“这招真的很妙,很大程度能激发官吏的积极性。”
nbsp;nbsp;nbsp;nbsp;不仅仅于此,为防止陛下心血来潮下来转一圈儿,或者是在天幕结束之后将这纸全部收走,他们须得写下自己的观后感:臣虽资质愚钝,但仍不可懈怠,需勤勉理政。
nbsp;nbsp;nbsp;nbsp;顺便不忘拉踩同僚:臣与那等尸位素餐之辈不同!
nbsp;nbsp;nbsp;nbsp;最后总结升华:臣一心向国家,一心向百姓,一心向陛下!
nbsp;nbsp;nbsp;nbsp;甚至有些大臣更是将仕途走宽了,另起一张纸长篇大论总结自己的此前的不足,在其后附上改正的方法,最后言辞恳切:请陛下监督!
nbsp;nbsp;nbsp;nbsp;糟心,真是太糟心了,通篇写下的字没有一个是出自于自己的本愿。
nbsp;nbsp;nbsp;nbsp;但无法,陛下已然带头在白纸上检讨了自己,上行下效,他们做臣子的怎能不紧跟陛下的步伐?
nbsp;nbsp;nbsp;nbsp;有些大臣路走地更宽,在众人困惑不解的视线下走到李隆基的面前,将手里墨迹未干的“检讨书”
递到了李隆基的面前,朗声道:“陛下已然带头,臣不敢不三省吾身,请陛下及诸位同僚监督!”
nbsp;nbsp;nbsp;nbsp;李隆基拿过一看,龙心大悦,这不就是打瞌睡有人来递枕头吗?他拍着大腿高声赞好,接着起身要诸位大臣们以此人为榜样。
nbsp;nbsp;nbsp;nbsp;众人愤愤,却只能说出附和之话。
nbsp;nbsp;nbsp;nbsp;谁会反对,谁能反对,谁敢反对?
nbsp;nbsp;nbsp;nbsp;反对他就是反对陛下,更遑论这是利于吏治之事,他们心里不愿也只能叫好。
nbsp;nbsp;nbsp;nbsp;于是乎,一股覆盖面积广,持续时间长的自省之风在此时已经冒出了苗头,此后由中央刮向了地方,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nbsp;nbsp;nbsp;nbsp;【百官们不愿被外放出去,和唐朝一向是重视中央官吏,轻视地方官儿的风气也有关系,举个例子。
李隆基在位时期有个人叫倪若水,在中央官至尚书右丞。
中央和地方官员流通的政策颁布下去之后不久,他就被外放到了汴州当刺史。
汴州刺史是三品官儿,倪若水这算是升官了,但他却高兴不起来。
】
nbsp;nbsp;nbsp;nbsp;李隆基眉毛一扬:“倪若水,这是对朕发布的政令不满吗?”
nbsp;nbsp;nbsp;nbsp;姚崇听出了李隆基的不满,在心里为曾经的同事默哀。
nbsp;nbsp;nbsp;nbsp;张说也听出来了,在心里哦吼。
nbsp;nbsp;nbsp;nbsp;天幕将此等小事都扒出来是众人万万没有想到的。
nbsp;nbsp;nbsp;nbsp;与此同时的汴州城。
nbsp;nbsp;nbsp;nbsp;倪若水先前就是中央的核心官员,天幕一出,那“究竟谁才是贤相”
的字眼牢牢抓住了他的眼球。
nbsp;nbsp;nbsp;nbsp;自来到汴州,他勤勉执政,不断颁布利民政策,只盼望有一日陛下看到他的功绩,将他召回长安。
nbsp;nbsp;nbsp;nbsp;此时天幕之上的“但他却高兴不起来”
又抓住了他的眼球。
nbsp;nbsp;nbsp;nbsp;倪若水有些担心,陛下该不会怀疑我对此政令有所不满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