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身段更是绝妙,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穿起石榴红的罗裙时,广袖轻扬间竟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姿态,走在巷子里,连风吹着裙摆的弧度都恰到好处。”
她咽了咽口水,想起张翠喜唱歌的模样,眼神更亮了:“至于歌喉,更是绝了!
她开口时,声音似浸了清泉的玉磬,清越婉转;唱到柔处,又像春蚕吐丝般缠绵,细细密密绕在人心上;若是唱些豪迈的曲子,竟又带着几分金石之音,脆生生能穿透院墙——郡里人都说她这是‘天籁入喉’,奴婢跟她学了半年,连她三成的韵味都及不上呢!”
王世烈原本半眯着的眼猛地睁开,坐直了些身子,玉杯往榻边的小几上一放,语气里添了几分兴味:“哦?是吗?城阳郡竟有这等人物?”
“那是自然!”
女子忙点头,“奴婢这点本事,全是那位张姐姐调教出来的!”
“哼。”
王世烈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榻上的狐裘,却没再多问,只对着女子摆了摆手,“知道了。
你再唱首曲子来听听,就唱方才那首。”
女子连忙应下,重新跪坐回锦垫上,指尖拨动身前的琵琶,清亮婉转的歌声再次响起,只是这一次,王世烈的目光却落在了窗外摇曳的灯笼光影上,眼底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盘算。
琵琶作响,歌声悠扬,那清越婉转的调子顺着敞开的窗棂飘出去,连客栈外路过的行人都忍不住驻足,侧耳听着这浸了暖意的歌声,纷纷驻足赞叹:“这是谁家的姑娘在唱曲?简直是天籁之音啊!”
屋内炭盆的火光映着倡优的侧脸,她指尖翻飞,琵琶声与歌声缠缠绵绵,将满室的酒香都衬得温柔了几分。
而此时的城阳郡内,暖乐楼里更是热闹得掀了顶。
楼中最显眼的戏台中央,张翠喜正身着一袭石榴红的罗裙,鬓边斜插着一支赤金点翠步摇,随着她抬手拨弦的动作,步摇上的珠玉轻轻摇晃,晃出细碎的流光。
她跪坐在铺着锦垫的高台上,怀中琵琶斜抱,指尖一挑,清亮婉转的歌声便顺着琴弦淌了出来——时而如清泉漱石,脆生生沁人心脾;时而如弱柳扶风,软悠悠绕在人心尖上。
楼里满座的宾客,上至郡里的官吏,下至富商子弟,无不屏息凝神,目光紧紧锁在戏台中央的身影上。
待一曲终了,张翠喜垂首敛衽,微微躬身行礼,楼内先是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叫好声:“好!
唱得太好了!
张姑娘这嗓子,真是神仙听了都要醉啊!”
人群中,几个穿着素色戏服、腰间系着绣带的汉子也跟着拍手,他们是城阳郡“庆喜班”
的人——暖乐楼的戏台本就是庆喜班的常驻场地,张翠喜是班中最拔尖的角儿,班主特意让他们来撑场面、维护秩序。
此刻见她引得满堂喝彩,为首的汉子咧嘴一笑,对身旁的弟兄道:“咱班主没看错人!
张姑娘这嗓子、这身段,真是把暖乐楼的人气都带起来了,比上个月旺了三成不止!”
暖乐楼的堂下,靠窗的位置坐着一位身着青衫的俊美书生,他面如冠玉,眉梢带着几分温润,指尖捻着茶盏,目光却一瞬不瞬地落在戏台中央的张翠喜身上,连茶水凉了都未察觉。
待一曲唱罢,他立刻叫来身旁的小厮,从怀中掏出一个沉甸甸的锦袋,“哗啦”
一声倒在桌上——四锭足秤二十两的白银,在烛火下泛着莹润的光。
他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推辞的语气:“把这些拿上去,给张姑娘送去,就说……莫让她唱累了,先歇一歇,喝杯热茶。”
小厮盯着桌上的白银,眼睛都直了,连忙躬身回话,语气里满是恭敬与感激:“李公子,您这都在楼里泡了一个多月了,每次听张姑娘唱曲,出手都这么阔绰,我们暖乐楼上下,真是全仰赖您的照拂啊!”
李公子闻言,只是淡淡摆了摆手,目光又飘回戏台,眼底满是痴迷:“这无妨。
张姑娘这般才貌双全的人,声如天籁,貌若天仙,我若能得她青眼,成为她的知己良友,便是花再多银钱,也不枉此生了。”
他说着,又从袖中掏出一张叠得整齐的素笺,小心翼翼递到小厮手中,指尖轻轻摩挲着笺纸边缘,语气带着几分期许:“把这个也一并交给张姑娘,这是我昨夜为她写的一首小诗,略表心意,算不上什么贵重东西。”
小厮连忙双手接过素笺,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字迹清秀俊逸,写着一首七言律诗:
“昔见章台柳,今逢洛浦游。
旋裳随鼓歇,清唱入云流。
转袖惊鸿影,凝眸月半钩。
唯期常作客,一曲忘千愁。”
诗里句句写着张翠喜唱曲时的模样——转裳的轻盈、清唱的悠扬、转袖的惊艳,末句更是直白道出“唯期常作客”
的心意。
小厮看罢,连忙揣好素笺与白银,快步往后台走去,心里暗叹:这位李公子对张姑娘的心意,真是比楼里的烛火还要炽热,只是不知张姑娘心里是怎么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