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她放下茶盏,指尖在案几上轻轻点了点:“你看,重耳受楚之恩,却不妄许私恩,只以‘退避三舍’为诺,既全了情分,又守了国体。
后来两军相遇,晋军果然退三舍,既不失信,亦不丧志,终以理服人,以义制胜。”
齐王眸色微动,拱手道:“太后高见。
这‘退避三舍’,是情与义的权衡,也是分寸的拿捏。”
“正是。”
太后颔首,语气添了几分郑重,“哀家说这故事,并非要你效仿重耳退避,而是想告诉你——凡事不必做绝。
桂宁侯有错,朝堂纲纪要守,可皇家的情分,也未必不能留一线余地。
就如重耳,既报了楚之礼遇,又不违本心与国利,这才是两全之法。”
她抬眼望向齐王,目光恳切:“你手握证据,执掌宗正,要明是非、正纲纪,哀家不拦你。
可桂宁侯终究是哀家的弟弟,若能留他一条生路,让他闭门思过、永不再干预朝政,既全了国法,也顾了亲情,岂不是比赶尽杀绝更好?”
齐王沉默片刻,眼底闪过一丝沉吟,缓缓道:“太后所言,微臣明白。
只是‘退避三舍’,需得对方知进退、明好歹。
桂宁侯之事,罪证确凿,若他不知悔改,一味顽抗,怕是难有‘两全’之局。”
齐王眸色微动,拱手道:“太后高见。
这‘退避三舍’,是情与义的权衡,也是分寸的拿捏。”
他话锋一转,语气添了几分郑重,“臣方才听太后言及情分与国体,忽然想起《论语》中‘克己复礼’之说——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他抬眼望向太后,目光坦然且恭谨:“所谓‘克己’,是敛私欲、守本分;‘复礼’,是归纲纪、合礼法。
桂宁侯之事,若想两全情与法,或许正需这般‘克己复礼’的决断。”
太后指尖摩挲着茶盏边缘,轻声问:“齐王这话,是有了稳妥的计较?”
“臣不敢妄称计较,只是效仿先贤之法,略作思忖。”
齐王躬身道,“《左传》有云‘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亦言‘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桂宁侯若能真心悔悟,不妨效仿先贤‘以义制利’——将私藏之物尽数捐出,补地方民生之亏;自请退居闲处,卸下爵位所系之责,闭门自省,不再过问朝堂俗务。”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恳切:“这般做法,既合了‘复礼’的纲纪,也全了太后的情分。
虽失了一时的富贵尊荣,却能保全身家性命,也让朝堂少了纷争,百姓多了安抚。
太后若真为桂宁侯长远着想,这或许是最体面的退路。”
太后闻言,眸中笑意更深,端起茶盏轻轻一抿,语气里满是赞许:“齐王做事滴水不漏,进退有度,倒让哀家由衷佩服。
也罢,看来如今此事,也只能照着这般分寸处置了。”
齐王躬身,语气依旧恭谨,却添了几分恳切:“非也,太后。
臣并非要学郑庄公‘誓灭于段’,赶尽杀绝。”
他话锋一转,目光望向案上的《左传》,缓缓道,“臣曾听闻,太后昔年曾赠诗于桂宁侯,字里行间皆是劝勉,盼他谨守本分、不负皇家栽培。
如今想来,桂宁侯若是真能听得进一分半分,也不至落到今日这般境地。”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沉稳:“《论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臣既不愿见皇家手足相残,也不愿坏了朝堂纲纪。
这般处置,既是给桂宁侯留了体面,也是给太后留了余地,更是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太后放下茶盏,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良久才缓缓点头:“你说得是。
哀家那首诗,写的是‘紫袍金带非易得,清节廉明方自安’,原是盼他能记着‘清节’二字,可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