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二十三章(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除却官家的漕船大帮之外,还有不少来自各地的商船民船。

“您瞧,那条船挂的是辽东都司的旗子,船上八成是东珠,在天津卫上的船,运到杭州可转运至福建,变成当地诰命夫人脖子上的珠饰;您再看那条船身特别长的,那一根根圆径粗大的木头,一定是播州的楠木,它们从赤水河进入长江,再从漕路北上,京城三大殿的修复全靠它们;还有那条,光看吃水就知道,不是兴国就是进贤的优质铁矿,许是要供给山东登莱的船厂;还有那条,对,船头比较平的那条,甲板上铺了一地暗棕色的东西,那是广东徐闻县的马蹄良姜,船家一边走一边晒,晒到北直隶收起来,大同的边军就能直接用上了……”

张泉随手指出,侃侃而谈:“南海的珍奇、湖广的矿产、江南的丝绸、西北的药材、塞北的皮毛,这十三省两直隶天南海北的各种物产,因为有了这一条运河而流走运转,通达四方,天下皆可享其大利。”

“真看不出舅舅您对经商还挺了解的……”

“我刚才说的大利,可不只是商贾之利。

漕河带动起的、流动起来的不只是物资,也不只是钱,而是人心,是四方对朝廷的向往之心哪。

你还记得《击壤歌》吗?”

“(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不错,这是帝尧时一位老农唱的歌。

你想想,一个普通百姓的日常吃喝用度,皆出于自家之手,不必出村头方圆五里,那么帝力和他有什么关系?皇帝是谁?大明又是什么?”

朱瞻基顿时哑口无言,经筵老师教过这段,可都是赞赏态度,他还从来没从这个角度考虑过。

“若这老农平日可吃到松江白粮,节庆有剑南醇酒,病了可服辽东人参,闺女出嫁了能扯件江南的湖绉马面裙,儿子骑着甘陕青马,手执遵化镔铁大刀,他心目中的世界,可还只是村中一隅?可会知道天下之广,大明之盛?可会在上元、中秋遥祝天子万寿?”

张泉的情绪有些激昂起来。

“百货流通,这是一朝之命脉所在。

譬之如人,若是一个人血液壅滞,无处能通,岂能长久?只有血液经行四肢百骸,循环轮转,才是长命百岁。

太宗皇帝顶着无穷压力迁都北平,又力主疏浚这条漕河,这是大胸襟、大格局,岂是一群只会计算钱粮的无知之徒所能领会——殿下您他日为帝,这些事不能不细想。”

朱瞻基没想到随口一句闲聊,竟然惹出舅舅这么一大段长篇大论。

他正要开口,张泉忽然抬手道:“先不说了,阁上闸到了。”

朱瞻基顺着他的视线望去,眼前的大河前方,突兀地出现了一道横关。

关口墙壁全用条石与青砖垒成,形成一高一低两个巨大的船槽,船槽两头铺有滚坝,双翼各有一十六眼拱形的闸口。

在关口前的水中还插着各色旗杆,各色漕船都规规矩矩排成一长串的队列。

张泉兴致勃勃地说道:“这阁上闸,也是难得一见的实学盛景啊。

殿下你仔细看,这边的低位船槽,高四丈七尺,上缘正好与上槽下缘平齐,水位却只有二丈深。

一会儿咱们过闸的时候,先把船开进下槽,左右一十六个闸口开始放水。

一直蓄到四丈三尺,水涨船高,船便可以通过滚坝开入高位船槽,就可以顺流直下,越过阁上了。”

海落船的通行权果然很高。

它在一面水旗的引导下,得意扬扬地超过旁边排列的船队,朝着低槽开了进去。

朱瞻基饶有兴趣地站在船舷旁边,看着周围的情形。

此时在两岸的每一个闸口上方,都站着几个上身、膀大腰圆的壮汉,一声号炮在远处响起,表示这条船已完全进入了低位船槽。

张泉取出一张牌票,填了单交给一个水手,又使了个眼色。

水手拿着牌票与一口袋叮当乱响的白丝银锭,从船头远远抛到堤上。

一个瘦小的小吏溜达过来,俯身捡起来看了眼,回身冲闸口比了几个手势,大概代表了不同的数字。

又一声号炮响起。

那些壮汉开始摇动辘把,抬升闸门,十六股白花花的水流如同十六条白龙,一头扎入槽中。

水位开始稳步上升。

“这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诸天大航海时代奋斗在瓦罗兰你异能很强,但下一秒就是我的了斗罗之剑说剑道第一仙碧海幽瞳穿到年代当姑奶奶替身破茧我上我真行漫威:秘术法师奈德澳洲风云1876葛先生的一往情深穿书后,佛系贵妃又剧透了梦魇侵袭:我变成了怪物!我妻世界开局一首十年打穿娱乐圈鸿天神尊户外直播间南明第一狠人穿书后炮灰她靠系统娇养了男主骂过的学习搭子是秦始皇[历史直播]狂妻来袭:九爷,稳住别慌!漫威之终极符咒系统快穿之艳光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