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
这不是家里事多,一时忙忘了吗。
好在陆举人要的不是极严的律诗,不需推敲也能作出来。
崔燮略作思索,当场接过铅趣÷阁题了一首:“京郊产石涅,闺阁用画眉。
时人重螺黛,奚知此物奇?入窑经百炼,临纸作万言。
贫家得此趣÷阁,不复忧学资。”
反正不管平仄格律,对仗要求也不严,临时现编也不费劲儿。
陆先生看着这诗笑道:“叫你作拗律,你就作成文章了,倒真是古朴直白。
不过颈联能对仗,整首诗一韵到底,还在律诗的品格之内。
若真作古风还能再活泼些,譬如你用这个‘支韵’,也可在诗中用邻韵‘微齐韵’,不过只能平声相通,上去相通,入声却是万不可与其他韵部相通的。”
他手边就有白板、铅趣÷阁,拿起来在上面写了平上去三部归类而成,可以邻韵相通的十五大类,而入声则单独归了八类,不可与平上去相通。
古风押韵,越到后世实际上是越宽的,唯独入声卡得严苛,倒是和《中原音韵》中入声摊入“平上去”
三声,南戏中入声可与平声押韵的作法正相反。
崔燮也要拿趣÷阁记本记一下,陆先生捋了捋胡子,得意地朝他摆手:“你就好好听着,回头拿我这板子去抄,不要在我讲时分心。”
不用记趣÷阁记当然轻松,崔燮也满心欢喜地收起纸趣÷阁,盯着他的板子听课。
讲罢了邻韵相通,又讲换韵。
作古诗不必似律绝般一韵到底,两句便可一换韵,只是换韵的那两句,第一句最好押韵。
若想多作几句再换韵,也可四句、六句、八句……倒没什么特别的限制。
可没有限制,也就意味着要写的长,不长就连换韵都不够。
崔燮背过不少汉唐乐府,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三吏》《三别》之类,特点通一个字,就是长。
前世上学时背着都觉得费力,考完试就恨不能都还给老师,如今虽然背古文背的多了,显不出它们的长和难了,但要自己学着写起来……
往好处想想,万一他能写出一首流传后世的古诗,让那些小学生们痛苦的背诵,也算不负此生了。
他嘴角露出一丝神秘的围笑,搓了搓手,倒有些期待今天的家庭作业了。
陆先生刚在木板上写了“三平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