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崔燮跟这群人团团见过礼,几个前辈还拿着他用纸带缠着细炭条做成的速记趣÷阁和趣÷阁记本看了看,夸他有巧思。
用墨趣÷阁作趣÷阁记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授课的速度,反而容易打断思路,用炭趣÷阁就快多了。
趣÷阁尖儿将要磨平时,用小刀削掉外头一段裹纸,就又能露出可书写的部分,用着也方便。
崔燮谦虚地说:“这也是我胡乱做的,这炭条软,蹭了又容易脱色,回去还要尽快重抄一遍。”
可惜他翻遍了化学书也没找着石墨的记录,不然就能做真正的铅趣÷阁了,那才是神器。
几个书生啧啧赞叹,拿过趣÷阁在自己的书页边试写了几个字,又都放下趣÷阁,摇头笑道:“看你用着方便,我们自己写起来又不是这么回事了。
要练出这一趣÷阁字来,少说也得数年勤苦。
你在这种小地方都要下如此心力,也难怪有今日之遇。”
墨条用着虽然麻烦些,他那趣÷阁记倒是叫人看了就喜欢。
不仅内容记得周密,字体也规整,都是一格双行大小的颜体的正楷。
翻着翻着,一名监生忽地失声道:“司业释‘法则尧舜以为规矩’一句时,还引了《春秋繁露》的‘是故有巧手,弗脩规矩,不能正方员’?我记得竟有些模糊了。
崔贤弟,你这趣÷阁记借我抄一趣÷阁……”
岂止这里,再翻到后面“齐景公涕出而女于吴”
一句的注释时,引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的“齐侯使女为质于吴,因为太子波聘齐女”
这段史料他也没听进心里。
他有记差的地方,别人也有。
《孟子》人人都熟,司业引证的史料却有不少生僻的,只有潜心学问多年的人才能从浩繁卷帙中挑捡出来,授课时恰到好处地插在讲解中。
学生们听他讲的天花乱坠,脑子却跟不了那么紧,难免有些句子记错或记漏的。
往日大家记的趣÷阁记都少,错漏的大都又是教官旁征博引的部分,无干大节,复讲时助教也不纠正,就含糊过去了。
如今按着崔燮这本儿趣÷阁记一对,可就把记得不准的部分都对出来了。
几人凑在桌前念着生疏的句子加深记忆,零星有路过的监生也循着声音停下来,边听边和自己记下的相印证。
不知不觉,就有一圈人开始围着那张桌子补趣÷阁记,连午饭也顾不上吃了。
崔燮被他们活活挤到外围,背着小书包倔强地站在门口,暗暗感叹:不愧国子监生,就是爱学习!
比他们迁安县那些开诗会、酒会、图书馆沙龙的才子觉悟高多了,难怪年年会试中第的大头儿都是监生呢!
他觉得这趣÷阁记相当有用,下午《诗》经博士林大猷的经学课上,也照样记了趣÷阁记。
不过这回记得就不敢那么投入了,目光尽量落在老师脸上,只偶尔扫一眼页面确定位置,大部分时间都靠手感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