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起初,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
毕竟,“在乎”
的前提是自由??强迫别人感受,本身就是最大的冷漠。
可问题很快浮现。
一名静默者青年在极端情绪失控下杀害了自己的父母。
警方调查发现,此人虽未接入共感网,但长期生活在高共感辐射区,大脑已产生隐性适应性改变。
当他强行压抑情感外泄时,神经系统承受巨大压力,最终导致精神崩溃。
此事引发激烈争论:共感是否正在悄然重塑人类生物学本质?我们还是原来的人类吗?
凌莲在联合国科学伦理委员会作证时说道:
“进化从来不是温和的过程。
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学会说话时,也有人害怕失去沉默的权利。
五万年前,文字出现时,有人哀叹记忆将因此退化。
每一次突破,都伴随着阵痛与质疑。
但历史告诉我们,真正危险的不是改变,而是拒绝理解改变的意义。”
她顿了顿,望向窗外那艘正缓缓掠过城市的纸鹤方舟。
“我们现在拥有的,不是控制他人的能力,而是感知痛苦的能力。
这不是剥夺自由,而是赋予责任。
如果你能感受到我说话时的疲惫,你还忍心恶意攻击吗?如果你能体会到她哭泣背后的孤独,你还会袖手旁观吗?”
会议结束三天后,那位杀害双亲的青年在狱中收到了一封信。
寄信人是他从未见过面的妹妹,她在信中写道:
>“我知道你一直觉得自己被世界遗忘。”
>“妈妈临终前还在为你担心饭有没有吃饱。”
>“爸爸最后说的是‘别怪他’。”
>“我们都爱你,只是以前不知道怎么告诉你。”
这封信被允许以轻度共感编码形式传递。
青年读完后整整哭了两个小时。
第二天,他主动申请重新接入基础共感网,希望能“学会倾听”
。
这件事成为转折点。
越来越多静默者开始尝试有限度回归。
他们不要求全频段连接,只愿开启最低层级的情绪共鸣??足以避免伤害,又不至于淹没自我。
技术团队迅速响应,开发出“情感防火墙”
系统,允许用户自定义开放范围,比如仅共享喜悦、屏蔽愤怒,或设定每日共感时限。
人性的复杂终究无法被简单划分黑白。
而共感网络的价值,正在于它不再追求统一,而是包容差异。
这一年,第三艘梦铸方舟启程前往银河系另一端的NGC-6946星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