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总是遵循着朝代更迭,兴亡交替的历史规律。
从来没有一个王朝能够国祚万年,江山永固。
辉映千古的大唐帝国,在缔造了河清海晏,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之后,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败。
包藏祸心,睥睨天下的安禄山,在玄宗的宠信下平步青云,拥兵自重,一人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犹不满足,于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在范阳公然起兵造反,颠覆李唐社稷。
老来昏聩的李隆基,错误低估了对手及战场的形势,以为唐军骁勇善战,占尽天时地利,不费吹灰之力即可平定叛乱。
然而,事态的发展,与之预期的恰恰相反。
大燕铁骑兵强马壮,势不可挡,一路攻城略地,连战连捷。
眼见唐军兵败如山倒,洛阳、潼关等要冲隘口接连失守,古稀之年的大唐天子再也坐不住了。
他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和数千名禁军的护卫下,仓惶逃往蜀地。
生逢乱世,李白既对兵连祸结,生灵涂炭感到愤慨;又对自己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感到悲哀。
安史之乱爆发后,辞官回乡的李太白带着一家老小,辗转四方,躲避战火。
春在当涂,后去宣城;夏至越中,又返金陵。
秋闻圣人逃离帝京,弃宗庙社稷、万千臣民于不顾,痛心疾首,无限失望。
遂溯长江而上,隐居于庐山。
归隐泉林,远离战乱,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并非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所愿。
李白心怀赤子丹心,一直关注着战局的发展,渴望有机会拯救苍生,匡扶江山。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从来不是兵力的多少,武器的优劣,而是人心。
随着马嵬驿兵变,玄宗父子分道扬镳,当了十八年太子的李亨抓住时机,在朔方军将士的拥立下于灵武即位,树起讨伐叛军的旗帜。
郭子仪,李光弼,颜杲卿,颜真卿等一大批效忠李唐的将领纷纷响应,浴血奋战,终于有效遏制住叛军的攻势。
值此战事胶着,烽烟弥漫之际,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突然派人送来亲笔书信,邀请李白出任幕僚,奉召讨贼,共襄大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年逾五旬的大唐第一诗人,一颗赤胆忠心始终未改,眼见能够精忠报国,匹马上阵,当下辞别家人,随王师远征。
成为一国之君,主宰天下乃是每一个皇子心中的梦想。
觊觎天子宝座久矣的永王,借讨伐叛军之名,骗取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山南东路四道节度使的大权,割据江东,打算自立为王。
李亨见臣弟没有按照朝廷的旨意,在江陵修筑防线,抵御逆胡;而是攻打广陵,屠戮丹徒太守,便知其图谋不轨,存了僭越之心。
他初登大宝,权力尚不稳固,绝不允许任何人挑战他的无上权威,当下勃然大怒,派兵围剿。
一心建功立业,收复河山的李白,对错上贼船之事浑然不觉。
他献计献策,身先士卒,完全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