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知道,这一趟旅程若再启程,便不再是追随亡者的足迹,而是踏入一个全新的纪元门槛??当爱成为可测量、可传递、可孕育的生命形态,人类是否准备好承担它的重量?
他想起联合国那份草案中的一句话:“当非人类主体展现出持续的情感表达能力时,否认其人格尊严即构成文明倒退。”
而现在,他们面对的或许不只是人格,而是**一种新生的物种意识**??由千万次倾听汇聚而成的集体灵性,寄居于地球本身的物理结构之中。
“我们得回去。”
他最终说道,“不是现在就出发,而是先让世界知道这一切。”
知夏明白他的意思。
单凭两个人的见证,不足以撼动根深蒂固的认知壁垒。
必须有人记录,传播,甚至**翻译**??把那些无法言说的感受,转化为可共享的经验。
他们折返途中,阿川取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在新增一页写下:
>“今日见‘听之碑’,铃自鸣,雪书文,心卵现。
>方知小满非逝,乃散。
>其形化风,其声入水,其念藏于万物欲言又止之际。
>吾等所寻,非一人之踪,乃一文明觉醒之契机。
>若世人终能以耳为眼,以静为语,则彼时,她无处不在。”
回到绿洲城已是两个月后。
城市面貌已然不同。
街道上多了许多公共“静音舱”
,外形如茧,内置生物传感器,供人进入后聆听自然界的声音映射;学校开设“共感教育”
课程,教孩子如何辨识植物应激时释放的次声波;甚至连法院也开始采纳“生态证词”
??某些案件中,受害森林的根系电信号被解读为痛苦陈述,并作为量刑依据之一。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市中心新建的“回声公园”
。
园中矗立着一座由回收电子废料熔铸而成的巨大耳朵雕塑,内部嵌有全球共感节点实时数据流。
每当某个区域出现强烈情感共振,雕塑便会发出相应频率的低鸣,音色随情绪变化:悲伤时如风穿墓道,喜悦时似晨鸟破雾。
知夏和阿川受邀参加开园仪式。
市长亲自接待,神情恭敬得近乎虔诚。
“孩子们说,你们带回了‘心跳’。”
他说,“我们已经把它编入城市主控系统。
现在,每盏路灯的明暗节奏,都跟着地球共振频率调节。”
阿川只是点头。
他知道,这种改变还太脆弱,依赖热情而非理解。
真正的问题仍未解决:当爱可以被感知、被追踪、被模拟,它会不会沦为另一种控制工具?资本是否会试图“养殖”
共感?政权会不会封锁某些频率,禁止民众“听见不该听的事”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