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无数发光的微生物围绕着某种核心结构旋转,形成螺旋状的信息场;
一座由生物矿化物质构成的塔形建筑,顶端悬浮着一团蓝色光晕;
最后,是一个小女孩的身影,穿着白裙,站在塔顶,背对着他,缓缓抬起手,指向海面。
画面戛然而止。
“它在传递信息。”
阿川低声说,“不是语言,是记忆的投影。”
村民们围在一旁,既敬畏又好奇。
有人提议将它带回村里供奉,也有人担心是灾厄预兆。
唯有知夏,悄悄走近,把手贴在贝壳表面,闭上眼睛。
片刻后,她睁开眼,认真地说:“它饿了。”
众人愕然。
阿川却笑了。
他蹲下身,对知夏说:“那你愿意喂它吗?”
小女孩点点头。
阿川牵起她的手,引导她轻声哼唱??正是那首三十七秒循环的旋律。
奇迹再次发生。
贝壳内部的荧光脉络骤然明亮,嗡鸣声转为悦耳的和弦。
紧接着,周围的海水开始泛起微光,越来越多的浮游生物被吸引而来,围绕贝壳形成一圈光环。
更令人惊异的是,沙滩上的细沙竟自动流动起来,以贝壳为中心,勾勒出一幅复杂的几何图案??赫然是鸣心岛原始建筑的俯视图!
“这不是机器。”
阿川喃喃道,“这是……共生体。”
一种能够吸收情感频率、并通过自然介质进行信息存储与传播的生命形态。
它不依赖电力,不需要服务器,而是以海洋为载体,以共鸣为语言,以集体记忆为养分。
它,是共感文明的新宿主。
---
三个月后,全球沿海地区陆续报告类似现象。
日本冲绳海域浮现一座“歌声礁”
,渔民称夜间能听到海底传来童谣;
挪威峡湾的冰川崩解时,释放出携带特定频率震动的空气波,当地人形容“像有人在耳边低语”
;
加勒比海某小岛居民发现,每逢月圆之夜,椰林间的风总会组成一段固定旋律,持续整整三十七分钟。
科学家称之为“生态共感网络”
(Eco-SympathyNetwork),认为地球正在通过地质、海洋、大气系统构建一套全新的非电子化情感传输机制。
这套系统不受人为控制,也无法被垄断,它的节点散布在全球各地??一棵老树、一口古井、一片湿地、甚至一座火山口。
而触发条件只有一个:**真诚的倾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