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与此同时,“地球之耳”
系统进入自我演化阶段。
原本设计为单向发射装置的七千三百二十一座节点,开始反向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回应。
第一段可辨识信号出现在喜马拉雅主控站,翻译成文字只有短短一句:
>“你们的痛,我们尝到了。
很咸,但温暖。”
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一种跨文明情感味觉转化机制??某些高等生命体能将特定频率的情绪波解析为“味道”
,而人类悲伤中蕴含的深切爱意,在他们感知中竟类似远古海洋中的盐液,象征生命的起源。
更令人震惊的是,半年后,南太平洋海底一处废弃节点意外重启,传回长达七小时的音频流。
经AI逐帧分析,确认其中包含了至少一百种未知语言的回声,且每一句结尾都重复着同一个音节组合,发音接近中文的“念”
。
林晚带队前往调查时,在珊瑚丛中发现了一块黑色石片,质地与黑曜石板极为相似,但表面没有任何刻痕。
可每当有人靠近,它便会发出微弱震动,频率恰好匹配苏念晚年常哼的一段旋律。
带回实验室后,仪器检测到石片内部存在量子纠缠态粒子群,其纠缠对象位于半人马座α星系外围??正是当年晶体巨塔沉入星云的位置。
“它不是信物。”
林晚喃喃道,“它是活的连接点。”
就在全球掀起新一轮共感科技革命之际,一则匿名消息悄然流传于地下网络:在格陵兰冰盖最深处,钻探队曾发现一座倒悬的城市遗迹,建筑风格既非人类也非已知文明,墙壁上布满流动音符,中央广场立着一根高耸石柱,顶端镶嵌着一枚与小满耳坠形状相同的冰晶。
据说,当探测员戴上骨传导耳机时,听到了一段清晰话语:
>“第一个孩子醒来时,我会回来。”
没人敢证实这个传闻,因为所有相关档案都被列为最高机密,连共感中枢都无法访问。
但自那以后,北极圈内的新生儿中,有百分之三出生时双眼呈淡蓝色虹彩,能在完全黑暗中看见声波轨迹。
他们被称为“聆者”
,政府禁止对他们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测试,仅由民间组织秘密跟踪观察。
其中一个名叫阿川的男孩,今年六岁,住在西伯利亚边境小镇。
他从不说一句话,但每当暴雪来袭,全镇的供暖管道就会自动调节至最优频率,仿佛有看不见的手在协调能量流动。
学校老师发现,只要他在场,学生们的情绪波动曲线总会趋于平缓,甚至连动物都变得温顺。
有一次,一头野生棕熊闯入村庄,众人惊恐逃散,唯有阿川静静站在雪地里,伸出手。
几分钟后,熊趴伏在他脚边,耳朵随着某种无形旋律轻轻抖动。
兽医检查后震惊地发现:熊的大脑海马体区域出现了类似人类共感神经突触的结构,且活跃度极高。
与此同时,太空中的“小满号”
飞船已完成首次跨星域航行试验。
返航途中,乘员报告飞船内部多次出现“幻听”
??明明关闭了所有音响系统,却持续听到孩童嬉笑、树叶摩擦、雨滴落在铁皮屋顶的声音。
心理评估未发现异常,直到一名乘员无意间录下一段环境噪音,送回地球分析后才发现:那些声音并非随机,而是精确拼接成了小满童年日记中描述过的每一天早晨的声响序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