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唸唸初祎
当你们读到这封信时,窗外的秋意或许正浓,风卷着银杏叶在街角打着旋儿,就像《秋天初语》里那些没说尽的和弦,在字里行间轻轻回荡。
很荣幸能在这个斑斓的季节,与你们共享郁唸和憶音的故事,更感激你们愿意在浩瀚文海间,为这两个音乐姑娘的“秋天”
驻足。
写《秋天初语》的念头,萌发于一个极其寻常的午后。
我在音乐学院的旧琴房里,看到阳光穿过积灰的玻璃窗,落在一架老钢琴的琴键上,恍惚间仿佛听见两种截然不同的琴声在空气中交融——一种是郁唸指尖弹出的、带着街头烟火气的民谣吉他旋律,自由而不羁;另一种是憶音手下流淌的、浸着古典乐规整感的钢琴乐章,精致却也拘束。
就是这个瞬间,让我决心要写一段属于郁唸和憶音的,关于秋天、关于音乐、关于爱与救赎的故事。
故事里的郁唸,是那种把“音乐的野性”
刻进骨子里的姑娘。
她像一匹自由的风,抱着一把磨得发亮的吉他,在livehouse的角落、在地下通道的昏黄灯光下,唱着自己写的歌。
原生家庭的拮据曾让她不得不为了生计打几份零工,可对音乐的热爱是她唯一的锚点,她的歌里有市井的喧嚣,有底层的挣扎,更有在泥泞里开出花的倔强。
而憶音呢,她是音乐世家里的“天才少女”
,从小浸淫在古典乐的严谨体系里,技巧精湛得无懈可击,可只有她自己知道,那流畅的音符背后,藏着多少对“偏离乐谱”
的恐惧和对音乐本真的渴望。
她们的相遇,像一场即兴的jam(即兴演奏),两种风格激烈碰撞,却又在碰撞中生出了奇妙的和谐。
创作时,我常常在想,郁唸和憶音究竟代表了音乐的哪两面?是野生的生命力与规整的专业性吗?是民间的质朴与学院的精致吗?她们在音乐的世界里不期而遇,一个用吉他弦拨弄现实的粗粝,一个用钢琴键雕琢理想的轮廓,本是两条平行线,却因为一次意外的“音乐碰撞”
(郁唸在街头的弹唱被路过的憶音用手机录了下来,还大胆地给她加了一段钢琴伴奏),缠绕成了彼此生命里的旋律,又在交织中共同谱写出新的乐章。
写到第2章,故事里的音符正被慢慢协奏:郁唸终于鼓起勇气和原生家庭做了“课题分离”
,虽然过程阵痛,却也第一次为自己的音乐活了一回;憶音在郁唸的鼓励下,开始尝试脱离“古典乐千金”
的人设,偷偷在琴房里把古典乐改成了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流行编曲;她们合开的“初语”
音乐工作室(一个集原创音乐制作、小众演出策划于一体的小空间)也渐渐有了人气,成了城市里一个温暖的音乐角落。
我知道,此刻的你们或许和我一样,为她们的每一次成长而欣喜。
请相信,她们的故事还在继续,且会越来越好。
创作的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
有时我会为郁唸的某段创作心理描写卡壳,她的街头气息和音乐深度该如何平衡?有时也会纠结憶音的转变是否太过突兀,她的古典严谨到音乐自由该有怎样的过渡?每当这时,是你们在评论区的留言给了我答案。
有人说“看到郁唸在天台弹唱《破茧》时,突然想起自己在地下室搞乐队的日子,原来热爱音乐的人都在互相取暖”
;有人说“憶音第一次在舞台上抛开谱子即兴演奏时,我哭了,那也是我想对刻板的音乐训练说的‘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