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热那亚的冬夜,裹着咸腥海风钻进科斯塔家宅的每道缝隙。
壁炉里几块湿木柴噼啪作响,却散不出多少暖意。
亚历山德罗·科斯塔裹紧粗呢外套,指尖冻得发麻。
父亲乔瓦尼的棺木下午才下葬,新翻的泥土气似乎还粘在空气里。
客厅桌上那本摊开的硬皮账簿,像块墓碑压在所有人心上。
“三百二十里拉,”
母亲玛丽亚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她枯瘦的手指划过账本最后一行墨迹,“染坊的尾款……月底前必须付清。”
烛火在她深陷的眼窝里跳动,投下一片浓重的阴影。
角落里,十岁的弟弟保罗和八岁的妹妹索菲亚挤在一张椅子上,索菲亚怀里紧紧搂着个褪色的布娃娃,那是她仅有的温暖来源。
亚历山德罗沉默地拿起账簿,纸页粗粝,墨迹晕开,如同这个摇摇欲坠的家。
父亲留下的纺织作坊,账面资产是二十台老掉牙的手摇织布机、半仓库受潮的廉价亚麻布,以及仓库角落里堆积如山的、无人问津的埃及长绒棉——那是父亲生前最后一笔失败的豪赌。
而负债栏触目惊心:染坊欠款、羊毛商人的定金、拖欠三个月的工人薪水……父亲骤然病逝,抽走了这个家最后一点生气,也抽走了周转的活钱。
债主们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葬礼上那些躲闪的眼神和虚伪的哀悼,此刻都有了答案。
“作坊……还能开工吗?”
亚历山德罗问,声音是自己都陌生的干涩。
他灵魂深处属于二十一世纪机械工程师的冷静正疯狂分析着眼前的死局:设备老化,原料滞销,市场饱和,现金流断裂——标准的死亡螺旋。
玛丽亚猛地抬头,深褐色的眼睛里燃起一丝被冒犯的怒火,随即又被更深的疲惫淹没。
“开工?卖给谁?卖给那些等着拆机器抵债的秃鹫吗?”
她抓起桌上一张揉皱的《热那亚商报》,用力摔在账簿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保罗吓得一哆嗦。
报纸头版赫然是本地纺织行会的最新通告:“受英国克里米亚战事影响,远东棉纱输入锐减,原料价格持续低迷,同业谨守减产共识,共度时艰。”
字字句句,都是给科斯塔作坊的催命符。
亚历山德罗的目光扫过那行通告,并未停留,他体内那个属于现代灵魂的“处理器”
高速运转着,过滤掉无用的情绪与绝望的噪声。
他伸手,近乎固执地翻开了账簿下压着的另一份报纸。
那是管家老安东尼奥今天下午从码头酒馆捡回来的,沾着酒渍和鱼腥的《泰晤士报》。
英文标题粗黑刺眼:“严寒地狱!
塞瓦斯托波尔前线士兵急需有效御寒装备”
。
下方是战地记者威廉·罗素的署名报道,日期是1854年11月20日。
“……零下三十度的暴风雪持续肆虐,士兵们裹着冻硬的军大衣蜷缩在战壕里,如同冰雕。
随军医生报告,每日因严重冻伤截肢者超过百人,因体温过低导致死亡的士兵人数正以可怕的速度攀升……军需部门承认,现有库存的冬装严重不足且效能堪忧,大量大衣在浸湿后迅速结冰,成为致命的负担而非保护……”
亚历山德罗的心脏猛地一跳,指尖捏紧了报纸边缘。
冻伤!
截肢!
死亡率攀升!
这些冰冷的词汇在他脑中炸开,瞬间点燃了一条被遗忘的知识引信——克里米亚战争,英军因后勤崩溃,整个冬季非战斗减员超过两万五千人!
这是历史课本上冰冷的数字,此刻却成了刺破眼前浓重黑暗的一道惨白闪电。
他猛地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仓库角落里那堆落满灰尘的埃及长绒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