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王老师笑了起来,颇为感慨的模样:“很能吃苦。
去年冬天那么冷,又是风又是雪的,天寒地冻,我们都感觉吃不消。
这帮大学生跟在解放军后面,破冰淌水挖泥筑渠,谁都不叫苦。
他们说,他们一定会按照伟大领袖的指示,做最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田蓝一时默然,那些□□皮鞭抽向人的卫兵是他们。
那些在冰天雪地里破冰干活的人也是他们。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那到底是橘子还是枳呢?恐怕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吧。
田蓝最终还是笑着点头:“那就好,后面还得请他们多帮忙呢。”
这种田有的有水还得有肥。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水稻种在水面上是不愁水的问题了,但是肥料从何而来?单靠吸收湖泊里的营养吗?那不太现实。
搁在半个世纪后,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不用专门安排肥料,水面种庄稼就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但是现在水体相对清澈,田蓝还得给稻子们安排其他营养。
什么营养?当然是生物菌肥啦。
这个是土生土长的有机肥料,就是溶解在水里面,也不用担心会污染了湖泊,实在是最合适的选择。
这趟田蓝从大西北逃出来,自然没带出她的e菌种。
这两天空间也没表示,她只好自力更生,直接上山去挖土著菌。
王老师也在研究5406菌,对于她的土著菌概念到能够接受,还跟她一块儿上山去挖腐殖质。
两人一大早就往山上跑,趁着太阳不大好,快点干活。
不然五月天的太阳也叫人吃不消。
田蓝挖了一麻袋的腐殖质,站起身要抹额头上的汗时,就看见山脚下一大堆人马,挨个排着在田埂上走。
其中打头的那位手上捧着个相框。
她随口冒了句:“这是谁家办丧事吗?”
王老师也眯着眼睛看过去,然后就变了脸色,低声训斥道:“不要胡说八道,这是我们伟大的领袖。”
田蓝这会儿也隐隐约约看出轮廓来了,顿时目瞪口呆:“他们这是在干什么?”
“向伟大领袖请示。”
王老师替她找借口,“我们这边的习惯跟宁甘地区不太一样。
大家都是捧着领袖的画像到田里头干活去的。”
田蓝赶紧接话:“我们那边还真不这样,因为领袖就在我们心中啊,不用特别捧着画像才想起来。
而且那边习惯跟这边不同,这个捧着画像走在当地老乡那儿就是人走了以后才会做的事。
我们会觉得不恭敬的。”
王老师干巴巴地回答:“是啊,这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的习惯还真是不一样。”
不然他们能说什么呢?哪儿的规矩都是人死了以后才会捧着画像,大家跟着送葬去。
捧画像的人都是有讲究的。
也不知道哪个脑袋有问题的家伙想出这种招来,真是缺德他妈给缺德开门,缺德到家了。
怎么没人觉得这才是正经的现行反革命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