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天聪六年(1632年)春,沈阳城桃花初绽,但朝堂之上却笼罩着一层肃杀之气。
皇太极手持一份密报,面色凝重。
文书上详细记载了明朝蓟辽督师袁崇焕正在加紧修筑大凌河城,并联合蒙古残部,对后金形成夹击之势。
“好一个袁崇焕!”
皇太极将密报掷于案上,声音冷峻,“去岁兵临北京城下,竟未让明廷丧胆,反而更坚定其抗我之心。”
范文程躬身道:“大汗,袁崇焕确是人杰。
他不仅加固宁锦防线,更派使者联络察哈尔残部,意图东西呼应,困我于辽东。”
年轻的多尔衮请战:“西哥,请给臣弟三万精兵,必破大凌河,取袁崇焕首级!”
皇太极摇头:“袁崇焕善守,强攻徒增伤亡。
朕有一计,可不成而屈人之兵。”
他召集群臣,宣布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朕将亲率大军,绕道蒙古,首捣宣府、大同,断袁崇焕后路,迫其回援。”
阿敏质疑:“大汗,此去路远,若袁崇焕乘虚攻我沈阳,如之奈何?”
“朕己有安排。”
皇太极成竹在胸,“代善兄长留守沈阳,多尔衮、多铎驻守广宁,互为犄角。
袁崇焕用兵谨慎,必不敢轻举妄动。”
西月,皇太极亲率八万大军西进。
与以往不同,此次行军格外注重纪律,严令不得扰民。
皇太极对诸将说:“此次入塞,不仅要展示军威,更要收服人心。”
大军突破长城,如入无人之境。
明军守将或降或逃,宣大地区门户洞开。
皇太极并不急于攻城,而是分兵控制要道,切断北京与辽东的联系。
消息传至北京,朝野震动。
崇祯皇帝急召群臣商议,朝堂之上却争论不休。
有人主张严惩失职守将,有人要求急调袁崇焕回援。
而此刻的宁远城中,袁崇焕也面临艰难抉择。
部将纷纷请战:“督师,鞑子绕道入塞,京师危急,当速回援!”
袁崇焕凝视地图,摇头道:“此乃皇太极调虎离山之计。
我若回援,宁锦防线必破,则辽东不复为国家所有。”
他上书崇祯,陈明利害:“皇太极意在迫我回师,臣若一动,则辽东危矣。
京师城高池深,各地勤王军不日可至,必无大碍。
臣当坚守此地,伺机恢复辽东。”
然而,这道奏疏却引来朝中非议。
嫉妒袁崇焕的大臣趁机进谗言,称其“坐视京师危难,心存异志”
。
皇太极在宣大地区活动月余,见袁崇焕始终不为所动,不禁感叹:“袁崇焕果然名不虚传,识破朕之计谋。”
范文程建议:“大汗,既然调虎离山不成,不若将计就计,在此建立据点,长期困扰明廷。”
皇太极采纳建议,分兵驻守战略要地,同时派人招抚当地百姓,发放种子农具,鼓励春耕。
这一怀柔政策初见成效,不少流民归附。
六月,一个意外消息传来:崇祯皇帝下旨逮捕袁崇焕,罪名是“通敌误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