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漠河的冬天,比传说中更寂静。
嘉鱼站在零下四十八度的旷野里,呼出的气息瞬间凝成白霜,挂在睫毛上像细碎的冰晶。
风不是吹来的,是割来的,一刀一刀刮过脸颊,留下麻木与刺痛交织的痕迹。
眼前这片土地被厚雪覆盖,连枯树都裹着冰壳,仿佛时间在这里冻结了百年。
十二户鄂温克人家分散在山谷两侧,木屋低矮,烟囱冒着微弱的青烟,像垂暮老人断续的呼吸。
“他们已经三年没通稳定电了。”
李石头的声音裹在围巾后,模糊却沉重,“太阳能板在极夜几乎无效,风力发电机常被冻住叶片。
去年有个孩子高烧,送医路上车陷雪坑,耽误了六小时。”
嘉鱼没说话,只是缓缓摘下手套,将掌心贴在一栋老屋的外墙上。
那木板早已开裂,缝隙里塞着旧报纸和塑料布??这是当地人抵御严寒的方式:用一切能堵的东西,封住冷气的入口。
她忽然想起阿旺姆那顶漏风的帐篷,想起央金咳嗽时苍白的脸。
原来寒冷从不挑地方,它只是换了一种形态,在中国最北端,继续吞噬人们的尊严与希望。
“我们得重新设计。”
她转身走进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会议室,墙上挂着“极北星光屋”
初步方案图。
团队成员围坐一圈,脸色疲惫但眼神依旧明亮。
“传统保温材料在这儿撑不过一个季度。”
结构师指着数据表,“真空玻璃会因温差过大爆裂,轻钢骨架低温脆性增加,地基冻胀问题比川西严重十倍。”
“那就不用常规思路。”
嘉鱼翻开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鄂温克族的生活习惯、迁徙路线、传统建筑特点。
“他们的‘仙人柱’(撮罗子)用松枝搭架,覆以兽皮或桦树皮,虽然简陋,但在暴风雪中依然能维持内部温度。
为什么?因为它是‘活着的建筑’??随季节调整形态,与自然共存。”
她站起身,在白板上画出新的构想:“我们要做的不是把南方的房子搬来,而是让房子学会在这里生存。
第一,采用双层圆顶结构,外层抗风雪,内层可调节高度;第二,墙体填充驯鹿粪混合苔藓的天然隔热层??牧民说这东西保暖胜过棉被;第三,利用地下热能,在每户院落打浅层地热井,配合小型空气源热泵供暖。”
会议室一片寂静。
“你确定要用……粪便?”
有人小声问。
“是驯鹿吃的纯草料排泄物,晒干后无味且抗菌。”
嘉鱼平静道,“而且,这是我们尊重本地资源的方式。
就像川西用牦牛运输一样,真正的可持续,是从脚下这片土地长出来的。”
三天后,第一座试验屋动工。
没有大型机械,只有几台防冻型小型挖掘机和一群沉默却坚定的鄂温克汉子。
他们带来自家驯养的驯鹿,背上绑着编织筐,驮运建筑材料。
一位叫**巴图尔**的老猎人主动担任顾问,他七十岁,脸上刻满风霜,说话极少,但每次指点都直击要害。
“你们的地基太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