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二次围读会结束后的几天,我(苏晴)仿佛还能感受到会议室里那混合着空调冷气和人群体温的、令人不适的空气。
但与上一次溃逃后的彻底崩溃不同,这一次,一种极其微弱却顽固的异样感,在我心底盘踞。
我做到了。
独自前往,独自离开。
在那些无形的目光和声音的压力下,存活了下来。
甚至……在那个瞬间,当林夕念出那段独白,当她似乎捕捉到了我通过文字传递的、叶文婧内心最细微的战栗时,我感受到了一种近乎……慰藉的东西。
这感觉太陌生,像在永冻的荒原上,突然触摸到一丝来自地底的热流。
微弱,却真实存在。
我依然将自己关在酒店房间,依然依靠药物维持着情绪的平衡,但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悄然改变。
我开始更主动地查看邮箱,甚至会下意识地期待那个特定发件人的新邮件。
当林夕再次就一个表演细节写信请教时,我回复的速度比以前快了,批注也更为详尽,甚至……偶尔会带上一点点,属于“苏晴”
而非仅仅是“原作者”
的情绪色彩。
比如,在解释叶文婧某个看似冷漠的抉择时,我会写道:“她并非没有情感,只是她的情感尺度,是以光年为单位计算的。
个体的悲欢,在星墟的尺度下,显得……微不足道。”
敲下“微不足道”
四个字时,我停顿了一下。
这何尝不是我对自己那点可笑痛苦的认知?
林夕的回复依旧敏锐而体贴。
她没有纠缠于我那点情绪的外泄,而是将其转化为了表演的养分:
“谢谢苏老师。
‘以光年为单位的情感尺度’,这个比喻让我豁然开朗。
我会尝试用更宏观、更抽离的视角来处理叶文婧与周围角色的互动,突出那种因认知维度不同而产生的、必然的疏离感。”
她总是这样。
精准地接住我抛出的、有时连我自己都未必清晰的意念碎片,然后将其打磨成照亮角色前路的光束。
这种无声的默契,像一种缓慢生效的良药,一点点中和着我体内的毒素。
某天下午,阳光意外地很好,透过并未拉严的窗帘缝隙,在地毯上投下一道狭长而温暖的光带。
我盯着那道光带看了很久,久到眼睛被刺得发酸。
然后,一个疯狂的、几乎不像是属于我的念头,毫无预兆地冒了出来:
出去走走。
不是漫无目的地逃离,也不是迫不得已的行程。
只是……出去走走。
去感受一下,那道阳光照在皮肤上的真实温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