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董路应声领命,指尖捻了捻袖中揣着的几枚碎银。
待两位大人相携走远,路边那盯了许久的帮闲立刻颠颠凑上来,脸上堆着谄媚的笑:“这位哥哥看着面善,却生得眼生。
小的在这附近混了十来年,上下值的大人家眷多认得,哥哥莫不是才从外埠述职归京?”
“我家老爷三任伊犁经略使,十三载才得返长安。”
董路淡淡道。
帮闲顿时肃然起敬,连连作揖:“给贵老爷道喜!
这可真是熬出头了!”
“昔日我在长安时,倒识得个说得上话的,姓孙名延年,你可知晓?”
“孙大兄?”
帮闲眼睛一亮,“他如今在佘公公手下当差呢,可是得重用的红人!”
“太监?”
董路压低了声线。
“正是!”
帮闲凑近几步,声音压得更低,“听说宫里的采办司,如今大半由他经手。”
两人三言两语说了几句,董路暗自思忖:此人倒知晓不少长安内情。
老爷离京十三载,许多人事早变了模样,正好探探消息。
他脸上热络了几分,拱手道:“在下董路,不知贤弟高姓大名?”
“董荛。”
“竟也是董姓?”
董路笑了,“说不定五百年前真是一家。
今日相逢有缘,这酒该我请。
哦对了,张大人住在春化坊哪户?还劳贤弟引路。”
“好说。”
要说这太府寺,原是掌管天下财赋的中枢——各州府的租调、国库的库藏、市舶司的贸易,乃至百官俸禄、军饷粮草,都归它统管。
张倍稆身为寺中主簿,虽位列末僚,经手的却是最琐碎也最紧要的活计:日日点检各州解送的文书,核对仓廪的粮帛斛斗;丝帛的匹数、铜钱的贯数、粟米的石数,哪怕错了半分,都要在“勾检簿”
上亲笔注错,再连夜追查原委。
案牍堆积如山,从早忙到晚,却因是清水衙门,半点油水也沾不上。
正因如此,张家日子过得紧巴。
夫人秦寰娥虽是商户出身,嫁过来也得亲自操持家务:晨起要验看帮佣韩娘子送来的菜蔬,傍晚要清点盼儿绣的帕子能换多少铜钱。
家中只雇了个小丫鬟盼儿贴身伺候,便是寻常人家使唤的家生子,或是市上买来的仆役,也非她这等家境能消受的。
算来算去,也只有陪嫁来的两个老嬷嬷,还能搭把手照应内外。
秦寰娥坐在窗前择着菜,望着铜镜里鬓边新添的白发,不由得叹了口气。
二十年前,张倍稆在东华门唱名时何等意气风发,青衫落拓却眼含星辰;如今呢?不过四十出头,发间已见霜白,仕途更是再无寸进。
怕是这辈子,都难再过上她未出阁时那般呼奴唤婢的日子了。
“娘!
娘!
爹怎的还不回?”
秦寰娥被这声嚷嚷惊回神,抬眼便见儿子张大郎飞跑进来,衣襟都跑歪了。
“多大的小子了,还这般毛躁!”
她嗔道,“早说把门槛锯矮些,你爹偏说‘官宦人家,门槛矮了没规矩’,仔细摔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