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有一种预感,此次乡试只怕是场大麻烦。
“去吧。”
考官又恢复了那高傲的神色。
李宿宸入了号屋,屋子里已经准备好了书案,案上是一字排开的毛笔,砚台。
考生们落座之后纷纷开始磨墨。
待到散发考卷的时候到了,考官捧着试题一一分发给各个号屋。
这时候还不能抬手拆阅蜡封的考卷,直到那一声沉闷的钟鸣声传来,考生们才一一将蜡封打开,研读考题。
考题分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策答,第二部分是策论。
策答中的题目多达上百道,考题十分细致,涉及大夏上至朝堂下至平民百姓的方方面面。
李宿宸粗略地看了看,这些考题平日里时常思索,为此也看了不少典籍。
除此之外,他也时常与寒门士子以及平民百姓们商讨,对此心中早有所想,付诸于笔下不成问题。
这些考题虽然多,但真正体现一个考生水平的却是最后的策论。
李宿宸也听李明义提起过,曾经有不少考生对第一部分的考题太过精雕细琢,反而耽误了策论的时间。
于是李宿宸打定主意,先从策论写起,再将剩余的时间留给那一百道考题。
那一百道考题要的并不是长篇论著,而是直指论点,精辟论述,做到一目了然。
否则哪个阅卷官有时间细细将每个考生一百道试题的答案一一细阅?
李宿宸将策论的论题一一研读,策论的论题是三选一。
第一个论题是关于治水之道。
近两年大夏水患频发,朝廷为此投入了大量钱银。
但解决水患的方法众人皆知——修建河工,惩治贪腐,确保河工款项能够真正用于河流引渠以及堤坝修筑。
只是修建河工易,惩治贪腐难。
而且怎么写也写不出新意来,只怕难以得到阅卷官的青睐。
第二道策论,则是关于朝堂开科取士的,其中也包括如何惩治考试过程中的*现象,所谓的“送水钱”
自然也在其中。
更大的问题只是,举子的选拔或多或少都与朝廷中的党派之争有关。
往届的解元、会元甚至于殿元大多为朝堂中大臣们的门生或是亲戚,毫无背景的学子可以说是没有出头之日。
这样的考题,说白了只是朝廷做个样子,让天下的寒门士子们知道,朝廷也是为他们着想的,也想为他们的前途尽了力,给他们提意见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