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李老汉的眼泪掉了下来,哽咽着说:“好,好啊!
二十年了,他终于可以放心了。
我这就去炖肉,让客人们也尝尝,这带着安心的肉香。”
陈墨坐在铺子里,看着李老汉掀开锅盖,搅动锅里的腊汁肉。
这次的肉香,没有了之前的豪气,却多了几分安稳,像边关的阳光,温暖而坚定。
他拿起一个刚做好的肉夹馍,咬了一口——腊汁肉的咸香里满是踏实,让人吃了心里暖暖的,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壮烈,只剩满满的安心。
当天晚上,陈墨在客栈里,拿出《味魂录》,开始记录腊汁肉夹馍的食谱。
他借着油灯的微光,一笔一划地写着,将李老汉做腊汁肉夹馍的步骤,还有赵虎将军的故事,都细细记录下来.
写完步骤,陈墨看着布帛,脑海中浮现出赵虎将军站在边关城墙上吃肉夹馍的身影,还有李老汉炖肉时的专注。
他顿了顿,在步骤下方添上一段小字:
“此肉夹馍初藏将士壮志,腊汁咸香中含豪迈,食之若见边关落日;今释情怀于忠烈墓前,香里满是安稳,似长安晨光。
赵虎将军以血肉守家国,以肉香寄乡愁,将一生壮志,都融于这卤汁与白吉馍之中。
今记此谱,不仅为传制馍之法,更为传一份赤诚:世间美食,可藏乡愁,可载壮志,可让平凡吃食,成家国情怀之寄托。
愿尝此馍者,皆能忆起:长安城墙根下曾有将士,以肉香为念,守一方安稳;亦愿此后做馍者,皆能在卤汁中藏入敬意,让寻常肉夹馍,也成纪念英雄之礼。”
落款处,陈墨写下“盛唐长安城墙根下,陈墨记于李记腊汁肉夹馍铺”
,而后又想起李老汉说的话——赵虎将军当年最爱把卤汁浇在白吉馍里,说这样更入味。
他又在注解旁添了一行小字:“赵将军偏爱:将卤汁少许浇入馍中,风味更浓,更显豪迈。”
写完,陈墨小心翼翼地将《味魂录》叠好,放入包袱中。
窗外的月光洒在桌上,与油灯的微光交织,温柔得像长安的夜色。
他摸了摸怀里的银汤勺,勺身微凉,却仿佛还留着边关红光的温度——那是赵虎将军释然的笑容,是这段故事最珍贵的印记。
次日清晨,陈墨带着记录好的食谱,再次来到李记腊汁肉夹馍铺。
李老汉正在给客人装肉夹馍,见陈墨进来,赶紧迎上去:“客官,你来得正好!
今天的肉夹馍卖得格外好,客人们都说,这肉香里满是安心,吃着心里踏实。”
陈墨笑着点头,拿出《味魂录》,翻开关于腊汁肉夹馍的那一页,递给李老汉:“李掌柜,这是我记录的腊汁肉夹馍食谱,里面还加了赵将军偏爱的吃法,您看看,要是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正。”
李老汉接过布帛,仔细读着,眼泪又掉了下来:“没错,没错!
这就是我家婆娘阿爹当年爱吃的味道,尤其是浇卤汁的吃法,一点都不差。
陈公子,谢谢你,把赵虎的故事和这手艺都记了下来,这份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李掌柜不必客气。”
陈墨说,“赵将军的壮志,还有这腊汁肉夹馍的手艺,都该被好好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长安不仅有繁华,还有这样一位英雄,用生命守护着百姓的安稳,守护着这人间烟火。”
李老汉把食谱还给陈墨,又递给他一个刚做好的肉夹馍:“拿着路上吃,以后不管你走到哪里,想吃肉夹馍了,就回长安来,我给你做。”
陈墨接过肉夹馍,咬了一口,腊汁肉的咸香与白吉馍的酥脆在口腔里散开,满是安心的味道。
他谢过李老汉,转身走出铺子,沿着城墙根慢慢离开。
怀里的《味魂录》又厚了一页,银汤勺贴着布帛,仿佛在轻轻呼应——他知道,这道腊汁肉夹馍,不是旅程的终点,往后还有更多藏着故事的吃食,等着他去遇见,去记录,去传递那些跨越时光的心意与情怀。
走在长安的晨光里,陈墨抬头望向厚重的城墙,心里满是敬意。
他知道,正是因为有赵虎这样的英雄,长安的烟火才得以延续,百姓的安稳才得以守护。
而他的《味魂录》,也会带着这些故事,带着这些人间烟火,继续记录下去,让更多人知道,每一道美食背后,都藏着最动人的情感与最珍贵的记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