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待到司马炎回光返照之时,才知道已经无可挽回,于是带着无限的遗憾,哀哀逝去。
所以,因了皇帝司马炎病重之时,并没有将国家大事明确地托付给他的重臣们,又因了早年间的那些开国功臣俱都已经离世而去,以致,大晋当下的朝臣们便开始了群龙无首的惶恐日子,开始纷纷左顾右盼、奔走呼号,但却还是计无所出,束手无策。
其实,司马炎下诏给中书,宣召汝南王司马亮与杨骏共同辅助王室,杨骏胆大包天地把诏书私藏起来之时,中书监华讷是知晓此事的,也曾恐惧万分,还曾亲自找到杨骏索要诏书,但杨骏最终仍是不给。
又过了两天,皇帝司马炎病危,皇后杨芷便奏请让其父杨骏辅政,司马炎点了点头。
于是,杨皇后便召中书监华讷、中书令何劭,口头传达皇帝的旨意,让他们作遗诏,诏文为:“昔日伊尹、吕望作辅国大臣,功勋永垂不朽;周勃、霍光受命护国,为古代名臣之冠。
侍中、车骑将军、行太子太保、领前将军杨骏,德厚而智高,见识明远,辅翼皇上与太子,以忠贞严肃著称于世,应做朝廷宰辅,比于商代伊尹。
现以杨骏为太尉、太子太傅、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领前将军如故。
设置参军六人、步兵三千人、骑兵千人,这些人移驻在前卫将军杨珧的旧府第。
若杨骏在殿中住宿,应有人保卫,可派左右卫三部司马各二十人、殿中都尉司马十人供杨骏使用,这些卫士可以持兵器出入宫殿。”
遗诏写成后,皇后与华讷、何劭共同呈给皇帝司马炎,司马炎看了以后不说话,又气息微微地熬了有两日的光景后,时年也才不过五十五岁的大晋朝开国之君——司马炎,便轰然驾崩、溘然长逝于含章殿,谥号“武皇帝”
,葬于峻阳陵。
而杨骏则作为被委以后事的重臣,居住在太极殿。
皇帝的遗体将要入殡盖棺之时,六宫人员按礼仪规定,都要出来举行告别仪式,可杨骏当时却不下殿,安排一百个武士保卫自己,不恭于朝廷,他的心怀不轨,从那时起就已经开始显露无疑了。
太子司马衷即位以后,晋升杨骏为太傅、大都督、假黄钺,统摄朝政,总领百官。
杨芷被尊为皇太后,贾南风被立为皇后。
杨骏成了顾命大臣,他根本就没有把这个才过而立之年的傻皇帝司马衷放在眼里,不但住进武帝司马炎当年的太极殿,还煞有介事地批阅奏折。
这一切都令刚刚被立为皇后的贾南风深深忌恨。
杨骏害怕皇帝司马衷身边左右的人说自己的坏话,于是便把他的外甥段广、张劭安插在司马衷周围作近侍。
凡有诏命,皇帝看后必呈报给太后审查,然后才可发出。
杨骏素知皇后贾南风性情凶悍,难于制服,很是忌惮她,遂又暗地里培植了很多他自己的亲党,使他们统领禁军。
如此一来,公卿王室便都对杨骏的专权揽政产生了极大的怨恨情绪,天下之人无不愤然。
杨骏的弟弟杨珧、杨济,都是有俊才的人,二人也曾多次劝阻他们的兄长,但杨骏终是不听,还把他们免去官职,居家闲置。
杨骏不懂古代的典章制度,做事动辄违背旧典,司马炎死的那一年还未过完,他就命人改了年号,议论的人都认为这违背了《春秋》所载:新君在第二年才改元正式即位的规定。
朝廷对这种失误有所醒悟,令史官抹去改元的记载,到第二年正月再更改年号。
杨骏知道自己素来没有美德高望,害怕不能使远近之人和睦悦服,于是他就依照魏明帝曹叡即位时的例子,大开封赏,以取悦于群臣。
杨骏为政严苛而琐碎,刚愎自用,与众人不合,冯翊太守孙楚平素与杨骏关系较好,劝诫杨骏说:“公以外戚的身份,居伊尹霍光那样的要职,掌握大权,辅助弱主,应当学习古代贤人,做事公正诚实,谦恭和顺。
前代辅国重臣,在周代有周公、召公,在汉代有朱虚侯、东牟侯,都是皇室同姓,没有异姓大臣专朝政而能吉庆善终的。
当今宗室有被皇帝亲信重用的大臣,藩王势力也在壮盛之时,而公不与他们共同参与朝政,内怀猜忌之心,外树亲私党羽,灾祸不久就会降临了。”
杨骏不听。
弘训宫少府蒯钦,是杨骏姑母的儿子,少年时与杨骏亲密无间,此人刚直不阿,多次以直言冒犯杨骏,杨珧、杨济为此都为他担着心,蒯钦却说:“杨文长虽然昏聩,但也还知道一个人没有罪是不能随意杀害的,他一定会疏远我,我被疏而远离他,可以避免和他一起遭祸而死。
不然,倾家灭族之灾就不会很远了。”
殿中中郎孟观、李肇,平素不被杨骏尊重,私下罗织杨骏图谋颠覆社稷的罪名。
皇后贾南风欲要干预政事,因害怕杨骏而没有达到目的,又不肯以妇道侍奉太后杨芷。
黄门董猛,从皇帝司马衷做太子时即作寺人监,在东宫侍奉贾南风。
贾南风图谋废太后,秘密与董猛通消息。
董猛又与孟观、李肇相勾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