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悲哀的先父,想着竭尽忠诚,大恩还没有报答,就弃世而终。
可叹我微不足道,只有哥哥和弟弟,有幸出生成长,依托父亲的遗体延续生命。
接受父亲的教诲,愚笨不明难以开导。
不能继承父亲的事业,曾立志隐居务农。
怎会想到圣明的朝廷,仁爱恩泽广泛流淌。
追记先父的功绩,怜悯他没有完成的事业,对我提拔任用,让我蒙受特殊的荣耀。
薛珝愧居要职,接受命令南征,旌旗等仪仗完备,军队声威远扬。
至于我这样浅陋的人,实在愚昧低微,既继承前人的轨迹,掌管选拔人才的关键;又在东宫担任师傅,继承世代的光辉,才能比不上先父,实在有愧且不合本分。
陛下德行广博喜好,看重文章礼乐,追念逝去的臣子,希望留存他们的遗作。
可我这样愚笨的后代,竟然连相似的水平都没有!
看着从前的恩宠,再看自己的愚钝无能,谁能忍受这种惭愧,我实在身处其中。
日夜辗转难眠,用心自我反省,父子兄弟,几代蒙受恩泽,死后也要像结草报恩那样报答,活着就发誓献出生命,即使粉身碎骨,也无法报答万分之一的恩情。”
就在这一年,何定向孙皓建议开凿圣谿运河,打通长江与淮河的水路。
孙皓命令薛莹督率一万人前往施工,可由于河道中多巨大礁石,工程难以推进,只好停工返回。
薛莹因此被外放为武昌左部督。
后来何定因罪被诛杀,孙皓又翻出圣谿工程的旧账,将薛莹关进监狱,随后流放广州。
右国史华核上疏劝谏说:“臣听说五帝三王都设立史官,记录功绩美德,让它们流传千古。
汉朝的司马迁、班固,都是闻名当世的大才,他们撰写的史书精妙绝伦,与六经一同流传。
我大吴受天命建国于南方,大皇帝孙权晚年时,命令太史令丁孚、郎中项峻开始编撰《吴书》。
可丁孚、项峻都没有修史的才能,他们写的内容,根本不配记录国家大事。
到少帝孙亮时期,重新选派韦曜、周昭、薛莹、梁广和臣五人,寻访往事,共同编撰史书,已经理出了完整的头绪。
如今周昭、梁广早已去世,韦曜辜负皇恩犯下罪过,薛莹外任将领后又因过失流放,这部史书就此搁置,至今没能定稿上奏。
臣愚笨才疏,只能给薛莹等人做些记录注释的杂活,如果让我牵头编撰,必定会重蹈丁孚、项峻的覆辙,恐怕会埋没大皇帝的功勋,损害当代的盛德。
薛莹学识渊博,文章尤其精妙,同僚之中,他当属第一。
现在在职的官吏,虽然很多人精通经学,但论记述史事的才能,像薛莹这样的实在少见。
因此臣恳切地为国家惋惜他,真心希望能让这部即将完成的史书,续写在前代史书之后。
等书奏上朝廷,臣就算死了也毫无遗憾。”
孙皓于是召回薛莹,任命他为左国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