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陆机为顾谭写的传记中说:宣太子孙登正式成为东宫太子后,孙权正重视对太子的教导培养,精心挑选优秀人才在太子身边讲学。
当时各地的杰出人才都聚集到东宫,太傅诸葛恪等人凭借才华出众压倒众人,而顾谭却以清晰的见识独一无二,特别受到推崇。
连太尉范慎、谢景、羊徽这些人,虽然都以才秀闻名,却都排在顾谭之下。
)赤乌年间,顾谭接替诸葛恪担任左节度。
(《吴书》记载:顾谭刚到官府任职时,上奏陈述政事,孙权停下吃饭称赞他写得好,认为超过了徐详。
他本性高尚正直,不刻意培养私人意气,有人因此对他有不满。
但孙权赏识他的才能,对他待遇优厚,多次赏赐,还常常特意召见他。
)每次审阅文书账簿,他从不用筹码计算,只用手指掐算,就能找出所有疑难错误,下属官吏因此都很佩服他。
后来加授奉车都尉。
薛综担任选曹尚书时,坚决把职位让给顾谭,说:“顾谭心思精细、做事周密,通晓道义、洞察细微,才能足以识别人才,品德也符合众人期望,实在不是我这样的愚臣能排在他前面的。”
后来顾谭果然接替薛综担任选曹尚书。
祖父顾雍去世几个月后,顾谭被任命为太常,接替顾雍处理尚书台事务。
当时鲁王孙霸受到孙权的特别宠爱,地位和太子孙和不相上下。
顾谭上奏说:“我听说治理国家的人,必须明确嫡庶的区别,区分尊卑的礼仪,让高低有差别,等级相差悬殊,这样才能产生骨肉亲情,断绝非分的觊觎之心。
从前贾谊提出安定国家的计策,论述诸侯势力时认为,势力太重的诸侯,即使是亲属也必然会有叛逆的祸患;势力较轻的,即使关系疏远也必然能保全福禄。
所以淮南王是汉文帝的亲弟弟,却不能长久享有封国,问题就出在势力太重;吴芮是关系疏远的臣子,却能在长沙传承爵位,原因就在于势力较轻。
从前汉文帝让慎夫人和皇后同席而坐,袁盎把慎夫人的座位移开,文帝当时很生气,等到袁盎讲清上下礼仪,陈述了吕后制造人彘的教训后,文帝就高兴了,慎夫人也明白了其中道理。
现在我所说的这些,没有任何偏私,实在是希望能让太子安定、让鲁王受益啊。”
从此孙霸和顾谭产生了矛盾。
当时长公主的丈夫卫将军全琮的儿子全寄是孙霸的门客,全寄向来品行不正,顾谭不肯接纳他。
此前,顾谭的弟弟顾承和张休一起北征寿春,全琮当时担任大都督,和魏将王凌在芍陂交战,军队失利,魏兵乘胜攻占了五营将秦晃的军营,张休、顾承奋力反击,才阻止了魏军进攻。
当时全琮的儿子全绪、全端也都担任将领,趁着敌军停止进攻,就出兵追击,王凌的军队因此撤退。
后来论功行赏时,众人认为阻止敌军进攻的功劳大,击退敌军的功劳小,张休、顾承都被封为杂号将军,全绪、全端只得到偏裨职位。
全寄父子更加怨恨,就一起诬陷顾谭。
(《吴录》记载:全琮父子多次说芍陂之战中典军陈恂虚报张休、顾承的功劳,而张休、顾承和陈恂相互串通。
张休因此被关进监狱,孙权因为顾谭的缘故,犹豫不决,想让顾谭认错后就释放张休。
到了百官大会时,孙权问起这件事,顾谭不认错,还说:“陛下,这是谗言兴起了吧!”
《江表传》记载:有关部门上奏说顾谭欺骗君王、大不敬,罪该处死。
孙权因为顾雍的缘故,没有执行死刑,把他们都流放了。
)顾谭因罪被流放到交州,在流放中发愤写作,着有《新言》二十篇,其中《知难篇》大概是用来哀悼自己的遭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