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史臣评论说:孙亮当皇帝时还是个孩子,身边又没有贤能的大臣辅佐,他的皇位坐不长久,是必然的事。
孙休因为旧有的恩情,重用濮阳兴、张布,却不能提拔贤才,改革弊政,虽然他有向善好学的志向,又怎么能挽救混乱的局面呢?再说他还让已经被废黜的孙亮不得善终,兄弟情义也太薄了。
孙皓滥用酷刑,被他处死、流放的人,简直数都数不过来。
所以大臣们人人都提心吊胆,整天盼着能平安度日,过了早晨都不知道晚上能不能活下来。
他还痴迷于占星术、巫术,让巫师编造祥瑞来粉饰太平,把这当成最紧急的事。
从前舜、禹亲自耕种,以他们那样至高无上的圣德,还常常告诫大臣“如果我有错,你们要纠正我”
,或者认真听取好的建议,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何况孙皓凶狠顽劣,肆意施行残暴统治,忠诚劝谏的人被诛杀,谄媚奉承的人被提拔,残酷地役使百姓,荒淫奢侈到了极点,本该被砍头来向百姓谢罪。
可他却得到了不被处死的诏书,还被封为归命侯,这难道不是过于宽大的恩典、太厚重的恩泽吗?孙盛说:古代设立君主,是为了治理百姓,所以君主必须顺应天地法则,庇护万物。
如果放纵淫乱暴虐的行为,残酷对待百姓,上天就会诛杀他,断绝他的国运,剥夺他的帝王之位,给他加上独夫民贼的罪名。
所以商汤、周武王举起兵器讨伐暴君,没人指责他们不顺道义;汉高祖拔剑起义,也没人说他失节。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讨伐的是全天下的仇敌,是人神都唾弃的人啊。
何况孙皓的罪行如同逃亡的贼寇,暴虐超过了夏桀、商纣,就算把他斩首示众,都不足以告慰冤魂;毁掉他的宫殿、祭祀土神,也不足以记录他的暴行,可竟然还给予他显赫的封号,不断赏赐,这哪里符合替天行道、讨伐有罪、安抚百姓的道义呢?由此可知,对叛逆行为不加以惩罚,对凶狠残酷的人不加以告诫的弊端了。
《诗经》说:“抓住那造谣的人,把他扔给豺狼虎豹。”
对造谣的人尚且这样,何况是暴虐的叛逆者呢?而且晋军像雷电一样横扫敌军,大军逼近吴国都城,孙皓走投无路才请求投降,他不可赦免的罪行已经很明显,对这样的人宽容不符合“三驱”
的道义,从权宜之计来说,也实在不可取。
陆机写了《辨亡论》,论述吴国灭亡的原因,上篇说:从前汉朝失去统治权,奸臣窃取朝政,灾祸从京城开始,毒害遍布全国,朝廷纲纪混乱,王室地位衰落。
于是群雄震惊,义兵从四面八方聚集,吴武烈皇帝孙坚在地方慷慨起兵,在荆南迅速行动,权谋策略层出不穷,忠诚勇敢超过当世。
他的威势让乱贼震动,交战就斩杀敌人,最终清理了宗庙,祭祀祖先。
当时如云兴起的将领占据州郡,如风暴起的军队跨越城邑,勇猛的士兵像狂风一样进军,强悍的部族像云雾一样聚集,虽然军队以道义聚集,同盟者合力作战,但都包藏祸心,依仗兵力作乱,有的军队没有谋划纪律,丧失威严、助长贼寇,而孙坚的忠诚谋略和军事气节,没有像这样显着的。
武烈皇帝去世后,长沙桓王孙策以出众的才能闻名当世。
他年轻时就才华显露,招揽旧臣,和他们一起延续大业。
率领精锐军队向东进军,以少数兵力对抗众多敌人,攻打没有攻不破的城池,交战没有不能战胜的敌人。
诛杀叛乱者、安抚降服者,平定了长江以南地区,整顿法令、训练军队,威望德行显着,以礼对待贤才,张昭成为其中的杰出人物,交往驾驭豪杰,周瑜成为其中的俊杰。
这两位君子,都通达聪慧且富有奇谋,所以志同道合的人因同类而依附,意气相投的人因气场而聚集,江东于是人才济济。
孙策正要北伐中原,诛杀违反法纪的人,让皇帝的车驾返回正道,使帝王回到宫殿,挟制天子来号令诸侯,扫清叛乱恢复旧制。
军队已经驻扎,群凶都心怀畏惧,可大业还没完成,就中年去世了。
接着我们大皇帝孙权继承大业,以非凡的踪迹延续前人的轨迹,以明智的心思推行美好的计划,处理政务参考旧例,颁布法令考察遗风,再加上坚定专一的作风,倡导节俭的品德,咨询贤才,善于谋划决断,用束帛征召隐居的贤士,在街巷间传达任命。
所以豪杰贤才听到消息纷纷前来,有志之士仰慕光辉而来归附,杰出人才聚集,勇猛士兵如林。
于是张昭担任师傅,周瑜、陆逊、鲁肃、吕蒙等人成为心腹,在外担任重要职位;甘宁、凌统、程普、贺齐、朱桓、朱然等人发挥他们的威力,韩当、潘璋、黄盖、蒋钦、周泰等人施展他们的力量;在文雅方面,诸葛瑾、张承、步骘以声名光大国家,在政事方面,顾雍、潘濬、吕范、吕岱以才能担任要职,在奇伟方面,虞翻、陆绩、张温、张惇以讽谏议论纠正偏差,在出使方面,赵咨、沈珩以敏捷通达赢得声誉,在术数方面,吴范、赵达以吉凶预兆符合德行,董袭、陈武舍命保卫君主,骆统、刘基极力劝谏弥补过失,谋划没有遗漏,举动没有失策。
所以最终割据山川,控制荆州、吴郡,能和天下争夺霸权。
,!
魏国曾凭借战胜的威势,率领百万军队,从邓塞乘船,派汉阴的大军顺江而下,战船数以万计,如巨龙顺流而下,精锐骑兵数千,如猛虎在平原奔驰,谋臣挤满屋子,武将联合出征,颇有吞并江南的志向,统一全国的气势。
而周瑜率领我们的偏师,在赤壁打败他们,魏军丢旗弃辙,勉强逃脱,收兵远远逃遁。
汉王刘备也凭借帝王的名号,率领巴、汉的百姓,趁势冒险行动,在千里之地扎营,立志报复关羽失败之仇,图谋收复湘西地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