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就算真有这事,也没什么奇怪的。
从前唐虞有五刑,三代有七种刑罚,肉刑本来就不算酷虐。
吴主身为一国之主,掌握生杀大权,罪人犯法受罚,有什么大不了的?受尧处罚的人不会没怨气,受桀奖赏的人不会不羡慕,这是人之常情啊。”
庾峻又问:“说归命侯(孙皓降晋后的封号)见人瞪他,就凿掉人家的眼睛,真的吗?”
李仁说:“也没这回事,是传言错了。
《曲礼》说看天子要看到衣领以下,看诸侯看到下巴以下,看大夫看到腰带以上,看士人平视,视线不能超过五步;看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超过腰带就是傲慢,低于腰带就是忧虑,斜视就是邪僻。
按礼节看人的规矩都这么严,何况对君主呢?对君主瞪眼,就是傲慢无礼,不把君主当回事,自然是犯罪,后果难料。
就算真有这事,又有什么错?”
李仁这些话,庾峻等人居然觉得有道理,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
天纪四年(公元280年)春天,孙皓又封了中山、代等十一个王,宣布大赦天下,可这根本挡不住晋军的攻势。
晋国将领王濬、唐彬的大军所到之处,吴军像土块崩塌、瓦片碎裂一样溃败,根本没人能抵挡。
杜预在江陵斩杀了吴军都督伍延,王浑则在前线斩杀了吴国丞相张悌、丹杨太守沈莹等人,晋军一路作战都取得了胜利。
《干宝晋纪》记载:吴国丞相军师张悌、护军孙震、丹杨太守沈莹率领三万士兵渡过长江,在杨荷桥包围了晋国的成阳都尉张乔。
张乔手下只有七千士兵,关闭营栅坚守,还举起白旗请求投降。
吴国副军师诸葛靓想把这些降兵全部杀掉,张悌劝阻说:“强敌就在前面,不该先在这种小事上耗费精力,而且杀害降兵不吉利。”
诸葛靓反驳道:“这些人是因为救兵没到、兵力不足,才假装投降拖延时间,根本不是真心归顺。
趁他们现在没有战心把他们全活埋了,能提振我军士气。
要是放他们过去,将来肯定是后患。”
张悌不听,安抚了降兵后继续进军。
吴军与晋国的讨吴护军张翰、扬州刺史周浚的军队摆开阵势对峙。
沈莹率领丹杨郡五千名精锐士兵,这些士兵都手持刀盾,号称“青巾兵”
,之前多次冲破敌军坚固的阵势。
这次沈莹带着青巾兵冲击淮南的晋军,连续三次冲锋都没能动摇晋军阵地。
撤退时吴军阵脚大乱,晋将薛胜、蒋班趁机发起进攻,吴军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崩溃,将帅根本控制不住局面。
之前假装投降的张乔又从后面夹击,在版桥大败吴军,活捉了张悌、孙震、沈莹等人。
《襄阳记》里说:张悌字巨先,是襄阳人,年轻时就以善辩明理闻名,孙休在位时担任屯骑校尉。
魏国讨伐蜀国时,吴国人问张悌:“司马氏掌权以来,多次发生大动乱,虽然智谋能力出众,但百姓并不归顺。
现在又耗尽资力远征巴蜀,士兵疲劳百姓困苦却不知体恤,失败都来不及应对,怎么能成功呢?从前夫差讨伐齐国,不是不能取胜,最终亡国的原因,就是不担心根本问题,何况他们是在争夺土地呢!”
张悌回答:“不是这样的。
曹操虽然功劳盖过中原,威名震动四海,但崇尚欺诈权术,征战不停,百姓畏惧他的威势,却不感念他的恩德。
曹丕、曹叡继承他的位置后,行事残暴,对内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对外提防英雄豪杰,四处征战,没有一年安宁,他们失去民心已经很久了。
司马懿父子亲自掌权后,屡立大功,废除苛刻的政令而施行公平恩惠的政策,为百姓谋划并解决疾苦,民心归顺他们也已经很久了。
所以淮南三次叛乱而心腹地区不受干扰,曹髦被杀,四方也没有动乱,打败强敌像折断枯木一样容易,消除异己像翻转手掌一样轻松,任用贤能之人,让他们各尽其心,不是智勇双全的人,谁能做到这样?他们的威势已经树立,根基已经稳固,民心已经归顺,计谋已经成功。
现在蜀国宦官专权,国家没有正常政令,却穷兵黩武,百姓疲劳士兵疲惫,一心争夺外部利益,不整治防守战备。
双方强弱不同,晋国的智谋算计也更胜一筹,趁蜀国危难讨伐,大概能攻克吧!
就算不能攻克,也不过是无功而返,终究没有败退的担忧和全军覆没的顾虑,为什么不可以呢?从前楚国剑锋利而秦昭襄王害怕,孟明视被重用而晋国人担忧,他们得志,就是我们的大患。”
吴国人嘲笑他的话,后来蜀国果然投降了魏国。
:()白话三国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