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说完这些,刘子龙看到大部分人眼神比较茫然,觉得自己说的还是太抽象了,这些士兵未必听得懂,于是进一步解释说:“具体一点,你们再想想我们的强项是什么?是更准确的射击,更凶猛的近战火力,更远更准的手榴弹投掷,更娴熟的刺杀技术。
如果敌人炮火在几千米开外杀伤了我们,我们这些优势还能发挥出来吗?”
他环顾下四周,看到大家都纷纷点头,觉得这番话他们还是听进去了,于是继续说:“你们知道吗?月光下240米可以看到走动的人员,星光下就缩短到只有70米的观察距离,既没有月光也没有星光的夜晚,也只能看十几米甚至几米。
这种距离作战,普天之下,谁打得过我们?我们就是天下无敌的!”
部队就喜欢听这种话,大家开心的热烈鼓掌。
士气可鼓不可泄,刘子龙继续趁热打铁:“我们也有很多可以使用的夜战利器对不对?比如指示目标的曳光弹,比如咱们在南北崮剿匪时候用的莫洛托夫燃烧瓶,再比如各种指示用的标志,我还打算把望远镜装备到排一级,下一步要装备到班一级!”
最后刘子龙总结道:“我们就是要打造夜老虎班、夜老虎排、夜老虎连,要让每名同志,都变成夜老虎!”
好的装备是打胜仗的基础,能够满足肯定要尽量去满足的。
而部队在不断的训练中,还开展了“小战法、小革新、小竞赛”
的夜训活动,摸索出很多夜战小技巧、进行各种夜战小发明。
比如如何利用反光观察敌情、比如在夜间如何进行联络、比如在夜间如何悄无声息的隐蔽接敌。
小发明包括夜间联络器材、标志、信号等等。
什么事情就怕养成习惯,养成了习惯,夜晚就不再可怕。
随着训练的深入,夜战训练的比例占到了一半以上。
在丰富夜战装备、加强夜战训练的同时,刘子龙一如既往地保障部队的伙食。
其实很多古代军队、军阀军队不敢打夜战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当时人们普遍的夜盲症。
说起来让人唏嘘,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前线很多志愿军战士患上了夜盲症,出去作战必须拉着前面的人,甚至有的被冤枉为畏敌怯战,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
然而,在刘子龙心目中,最关键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一种更复杂的装备,同时带来的更复杂的战术。
比单兵技术更高级的是战术训练,从小组战术一直到营级战术训练。
那些集中打排子枪、拼刺刀时候三人背靠背等战术,都属于初级战术,这些战士们早都已经学习过了,这就是打下的基础。
考虑到当时的技术装备条件,并没法将21世纪海陆空天高度合成的战术传授给他们,反而战争年代流传下来的经典战术更适合。
比如三三制、比如四组一队、比如四快一慢等等。
关于这些战术,就多达几十种,让刘子龙也颇感头疼。
心想这么多战术都学习完毕并且演练娴熟,要等多久啊。
比如进攻当中,一改传统军队正面火力准备、然后发动攻击的方式,而是采取大范围穿插动作,从几个方向、小群多路的向目标发动进攻。
再比如进攻时候全班分成三个战斗小组,互相之间如何相互掩护?班属的机枪和掷弹筒如何进行火力支援?如果有上级火力支援该如何协调?三人战斗小组内部,又如何进行互相协同?在防御时候,刘子龙要求一律以三角阵型进行防御。
但是这些阵型从三人战斗小组,一直到营一级,到底该如何布置?支援火力部署在什么位置更合适?除了这些战术练习,还把训练时间大量的放在夜晚。
毕竟提出的要求也很清楚:近战夜战。
在缺乏夜视器材的年代,夜晚对大家都是公平的。
不是因为谁重视夜战,老天爷就会偏向谁。
只能是靠长期的训练,让自己的部队更适合夜晚作战。
而让刘子龙有点哭笑不得的是:夜战训练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居然是胆量问题!
原来在那个民智尚未开化、士兵大部分都是不识字的农家子弟的时候,鬼神观念还是颇为深入人心的。
很多人夜晚不敢出门,理由是怕鬼!
刘子龙问他们:“剿匪时候咱们也晚上作战啊,也没见你们害怕啊。”
“那不一样啊,那会儿是打仗,生死置之度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