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瞥一眼,房子面积六十平左右,一共四间,老苏联通透格局。
没暖气,这会儿大部分人家,都是自个儿家屯蜂窝煤,烧煤炉供暖,一到冬天,阳台上全是大白菜和蜂窝煤。
“您瞅瞅,还有自己的厨房和厕所,关起门来安安静静。”
江弦点点头,“是挺好,平时还能约上三五好友,一块来家里上上厕所。”
这算正经的居民楼,京城这会儿大部分住宅楼都是筒子楼,还有办公楼爆改的筒子楼,一层人共用厨房、厕所,厕所是那种隔板隔出几个坑位的,不分男女。
“您自个儿算算,这离天安门也不远,溜溜达达就过去了。”
户主介绍说。
江弦站在窗边儿,瞥了一眼,地段儿确实不错,旁边儿就是虎坊路小区,这会让还不叫小区,因为没小区这说法,老百姓也没小区这概念,叫‘楼房院’。
这小区5o年代就有了,为了彰显“高档”
,楼下就有商业设施规划,临近路口是虎坊桥百货商场,特大,里头五金工具、自行车、缝纫机啥都有,购物贼方便。
住到这块儿,那也是近水楼台顺便得月,跟着占占便宜。
而且吧,他这当哥的,还得考虑江珂上学问题,这儿离魏染胡同倒也不远,他们一家子搬进来,他也不用操心江珂上学远不远,要不要转学校。
总之这房子是特满意,他也特喜欢,就是可惜这产权太混乱,到底是央视的还是作协的,谁也捣鼓不清,还是公房,买不下来。
“这叫个啥地方?”
“虎坊路15号。”
江弦一琢磨,记起来这么一地方了,作协跟央视天天吵架,到了8o年,折中处理,一人一半儿。
后来作协和文联又在虎坊路甲15号又盖了一高知楼,经常给《诗刊》投稿的朋友们肯定熟悉这块儿,因为《诗刊》编辑部就在这儿。
“咱这租金算你一个月11块。”
“6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