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裴玄静直觉,这个事件相当蹊跷。
首先,她翻遍了手头的资料,提到罗令则的唯有这一处,关于他的身份背景,也只有两个字:山人。
山人是什么意思?裴玄静琢磨,通常是指修道者或者隐士吧。
那就等于说,这个罗令则没有官职,也非豪门贵戚。
他就像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突然便声称携有太上皇的秘密旨意,行起谋反之事来。
从罗令则的身份来看,他根本不可能有机会见过太上皇,所以应是矫诏。
但一介草民竟有如此胆量,也实在令人讶异。
朝廷严刑逼供,罗令则是否供出了同党呢?记录里没有详写,只说皇帝下令将他连同党羽一起杖毙了。
同党的名字倒是提了一个:彭城县令李谅。
裴玄静找到了李谅曾被先皇任命为左拾遗的记载。
这说明,李谅是有可能和先皇说得上话的。
但是,他又怎么会和一个山人混在一起谋反呢?难道李谅因遭贬而心生怨恨,诈以太上皇的名义谋反?这也未免太过分了吧。
永贞之后,“二王八司马”
皆遭贬谪,其中包括柳宗元、刘禹锡这样的名士。
王叔文甚至直接被当今圣上赐死,都没有一个敢出来造反的。
贬谪,毕竟还有翻身的希望,谋反,就是拼命。
不被逼到绝路上,谁会出此下策呢?
裴玄静不理解李谅的行为,更看不懂罗令则究竟是何方神圣。
一个毫无根基的山人敢于矫诏谋反,他到底是怎么考虑此事的风险的呢?难道他真的以为自己会成功吗?从他直接去找陇西经略使刘澭的支持来看,其所作所为可谓丧心病狂。
罗令则和李谅的谋反,到底是一群亡命徒的疯狂之举,还是另有隐情呢?
另外,这个事件对先皇是否有影响?虽然事件被描述得与先皇毫无关联,但既然有李谅参与其中,恐怕皇帝不会不起疑心。
而且,罗令则是以皇帝篡位的名义起事谋反的,说明至少在当时,这是一个能够引起共鸣的理由。
何止当时,其实直到现在民间都流传着一种说法——先皇是被迫禅位的。
先皇病重属实,但未必就到了必须退位的地步。
先皇在太子位上苦熬了二十六年才即位,他会舍得仅仅过了六个月就放弃吗?实录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德宗皇帝刚驾崩,因太子卧病日久,内外忧心帝位空悬。
为了安定人心,卧床好几个月不能下地的太子竟然支撑着站了起来,登上九仙门召见诸军使,方平息了所有非议。
由此可见,先皇谋求皇位之心有多么迫切,竟能使一个瘫痪的病人站立行走。
如此拼命才得到的皇位,他会在仅仅半年之后,就那么轻而易举地拱手交出吗?这实在不符合人之常情。
所以永贞内禅在世人眼里,始终不尽合理,不尽可信。
有没有可能,罗令则的确是奉了先皇的密旨呢?
裴玄静不敢再往下想了。
青龙和白兔,乙卯和壬辰,循着这条思路下去,裴玄静害怕终将会遇上一个无法承受的谜底。
实际上,她已经和这个谜底多次擦肩而过了:“真兰亭现”
离合诗所指向的丰陵;王皇太后至死不肯泄露的玉龙子的下落……前几次她都阴差阳错地避开了,但这个谜底一直如影随形地纠缠着她。
再看《推背图》的第三十三象,老树枯萎倒地,新树在它的残枝中荣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