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438章难民+工作=移民信军改成果不错
奥地利帝国,巴尔干半岛,阿尔巴尼亚行省,发罗拉。
清晨的海风带著咸腥味从亚得里亚海吹来,掠过这座正在重生的港口城市。
这里原本是一座非常小的港口城市,第二次近东战爭之后又迁移走了大部分当地民眾,因此更小了。
曾经热闹的巴扎集市人少了许多,至於原本的清真寺,还有高高的宣礼塔,全被拆了个一乾二净,只有刚建立不久的教堂,天主教和新教的都有。
自奥地利帝国1870年颁布了《奥地利帝国国民经济生產和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1870-1875》之后,这个地方就稍微的热闹了起来,它被设立为奥地利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重要发展港口城市之一。
首相布尔伯爵亲自在计划书上批註:“发罗拉港將成为帝国在亚得里亚海东岸的明珠。”
在移民部的规划下,许多前往巴尔干地区的移民目的地被设定为这边,这里当然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可以分配,不过相应的,他们可以获得一份国营企业的工作。
要建造一个包含造船厂、大规模的货运码头、机械製造厂,生產船舶发动机、港口起重设备、
铁路机车等机械设备、铁路、发电站等等许多產业在內的现代化港口城市,他需要许多东西,资金、技术、资源、政策倾斜,更重要的是人,他需要数以方计甚至於十方计的劳动力。
而发罗拉就是来自汉堡的难民莱希的最终目的地。
莱希作为一名汉堡的造船工人,他已经来到这个地方三天了,离开汉堡並不是他的本意一一谁愿意离开生活了四十多年的故乡呢?还不都是战爭害的,唉,战爭。
他现在也忘记自己也曾经为了对法国宣战而欢呼雀跃。
他带著一家子逃难,有他母亲、自己的妻子和三个孩子,跑了很久很久,后面进了普鲁士王国政府安置的帐篷里面,那边很苦,非常苦,食物、水什么的都不足,孩子们也很难受,於是等奥地利帝国的官员出现在难民所,承诺提供住房和充足的食物时,他几乎没有犹豫就报了名。
在这个地方住,奥地利政府很早就安排好了。
政府工作人员把他们带到一片应该是盖了有一段时间的房子那儿,指著其中一栋说:“这是你家。”
钥匙一给,人就走了。
甚至於有人发现在他们这一批大概1700多人的难民入住这些长得都差不多的大房子之后,他们这排房子后面还有许许多多没人住的房子。
这些房子都是按照统一標准建造的一一红瓦白墙,每家都有个小院子,街道宽阔,但不算整洁,明显有一段时间没有人管理了,出现了杂草。
不过莱希还是很兴奋的,这里儿至少比他在汉堡的小小挤挤的房子好太多了。
这些是他小儿子跟小伙伴们去探险得到的信息,小儿子跑回来的时候,鞋子上全是泥,被他妈妈骂了一顿。
这里的房子很多,但是人有点少。
整个新区规划可以容纳五万人,但目前只住了不到一万。
不过每周都有新的移民到来一一有从北德意志来的难民,有从伦巴第-威尼西亚王国来的移民,甚至还有从遥远的加利西亚来的。
吃这自然也是不用愁的,奥地利本来就是產粮大国,还能缺难民一口饭吃吗?政府设立了公共食堂,每个移民家庭都能领到餐券。
而且不得不说,他觉得比在汉堡吃的甚至还强一点。
食堂里有来自匈牙利的麵包、波希米亚的香肠、克罗埃西亚的奶酪,还有刚刚捕捞上来的海鱼。
有个叫“汉堡”
的东西,他们家里人很喜欢。
第一次在食堂看到菜单上写著“汉堡”
时,莱希还以为是什么家乡菜,结果端上来的是麵包加生菜加上炸的一点点鸡肉或者猪肉加上一点酱料。
很奇怪,为什么叫“汉堡”
,难道是汉堡来的吗?他们在汉堡没吃过这玩意,倒是有汉堡牛排,不过他一般享用不到。
而剩下的东西,奥地利政府就很难提供了,钱,这是最重要的,他们身上带的塔勒本来就少,
在买了几张桌子、被子、锅碗瓢盆等东西之后就基本没了。
虽然政府提供了安置费,但那点钱也就够维持基本生活。
昨天晚上,妻子安娜翻遍了所有口袋,只找出十几个赫勒。
所以,他需要找一份工作,而就在莱希刚准备踏出自己新家大门的时候,带著警徽的纽波特就走了进来,这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留著奥地利流行的大鬍子,脸上总是带著笑容,“哎,莱希先生,要出门吗?”
这个警长昨天就来过,填写调查的时候聊了几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